四不像:打天下2的認知失調

《打天下2》的一段影片在近日引起熱議。有人說,信徒護教心切而傷害了別人;也有人說,他們是驕傲而不自知。

劇中兩位教會姊妹的回應,也能用心理學的 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認知失調理論)去理解。人類的認知功能令我們每個人,不論有無信仰,腦海裡都有一套能夠解釋生活經歷的信念。這些信念來自於過去的人生經歷,用來告訴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該做甚麼,不該做甚麼,讓人能夠安穩地生活。

▍    認知失調導致心理壓力

當原有的信念無法解釋生活經歷時,我們就會陷入認知失調的狀態,感到壓力和負面情緒,直到我們能夠調整信念以容納生活經驗,情緒才能恢復正常。苦難和其他經歷都會造成認知失調。例如,一個基督徒相信「所有基督徒都應該返教會」,但看到很多人離開教會去尋找信仰,就會對他的信念造成衝擊,導致壓力和負面情緒。壓力促使他調整信念,如果他不願意改變「基督徒都應該返教會」的想法,就必須尋找其他可改變的角度:例如,在後面加一句「只有迷失和信心薄弱的基督徒才會離開」,這樣他就能夠向自己解釋別人為何離開,並脫離認知失調的狀態,繼續安心返教會。

或許,《打天下2》兩位姊妹的回應反映了我們這些過往身處盛世的基督徒,只是片面地認識上帝。當癌症的消息與「信主會得到祝福、喜樂」的信仰觀念相衝突時,兩位姊妹處於認知失調的狀態。心理壓力令她們必須尋找方法去調整信念,而「罪」和「試煉」是她們僅有的觀念,可以用來解釋患癌,從而維護自己一直以來對上帝的認知。「信主一定會得到祝福、喜樂。若你和家人遭遇苦難,就是(1) 你們有罪 (2) 為你好的試煉」。這樣,她們就能找到一個解釋,保護了自己「信主會得到祝福、喜樂」的固有觀念,然後繼續安心做個蒙福、喜樂的基督徒。

認知失調可以出現在任何人身上。當原本的信念越牢固,改變就越困難。若我們不希望陷入認知失調,導致壓力和負面情緒,以下是我個人的兩點想法。

▍    保持靈活有助心理健康

靈活運用各種解釋來處理苦難有助於保持心理健康。例如,當我遇到苦難A時,我可以將其視為上帝給我的提醒,嘗試改變自己;然後,遇到苦難B時,我可以將其視為社會制度的惡果,所以我原諒自己未能做得更好;在苦難C中,我相信它是上帝長遠計劃的一部份,在苦難中保持希望,期待上帝繼續作為;在苦難D中,我相信上帝沒有解釋(上帝沒有解釋就是一種解釋),讓它留白,繼續相信上帝與我同行。

選擇用哪種解釋去應對苦難是我們個人自主的選擇。一個解釋無法同時適用於人生所有苦難,所以我們要平日可以透過閱讀、學習、與人討論去「儲備」多一點不同解釋,在面對苦難時靈活地調整信念。這有助於保持心理健康。

▍    多元群體孕育靈活信徒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有群體去容許自己建構個人的苦難解釋。因為每個人都是自己過去經歷的總和,我們解釋現在發生的事情時,永遠會帶著自己過去的影子,所以每個人的看法總會不一樣。群體不需灌輸或爭辯出一個標準答案,而是提供空間和材料,去讓每個遭遇苦難的人尋找適合自身情況的解釋。這需要我們有聆聽的心,容許人們擁有奇特、非傳統的想法,容許各種互相衝突的解釋在信徒群體中和平共存。

這樣,我們就能儲備多一點不同解釋,在遭遇苦難時能靈活選擇。一個多元的、能容納各種不同想法的群體能夠幫助每個人找到適合自己的苦難意義。

Previous
Previous

流散者們:生活喺公廁隔離嘅人

Next
Next

Hitpaleler:為地震受傷者、交通及花蓮縣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