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內容

Skip to Videos
  • 陳恩明牧師:基督十架的意義 | 讀John Stott的The Cross of Christ
    • 4/6/24

    陳恩明牧師:基督十架的意義 | 讀John Stott的The Cross of Christ

    剛過去的3月31日,星期日,復活節,對我來說是個特別的日子。因為39年前的3月31日,同樣是主日,同樣是復活節,我被按立成為牧師,立志一生傳揚神的話。

    為了今年受難節和復活節的講道,我再次思想基督的十字架。與大家重溫John Stott所寫的The Cross of Christ(1986),思考怎樣高舉十字架、基督徒應怎樣順服。

    十字架完全彰顯了神的公義,也彰顯祂的愛。所以十字架的群體不能迴避社會公義、愛心的行動,如賑災、行善等,兩者均要去做。

    我們也不能視若無睹,看著不公義的事去剝奪神的世界、貶低祂所創造的人。愛與公平兩者不可偏廢。

    書中也提及基督徒如何解讀羅馬書13章。Stott認為,不可妖魔化,也不可神化政權,因政府的權柄是上主賜予的。這權柄應向神交代、是罰惡賞善的,要尊重這政權,但那不是不假思索、毫無立場的,而是要慎思明辨的尊重。

    如果是一個很差的政權,怎辦?公民抗命在聖經是歷史悠久,由舊約的但以理和朋友,到新約的彼得、約翰都有,原則相當清楚。

    #說道

    陳恩明牧師:【基督十架的意義】

  • 陳恩明牧師:黎明不來又如何?| 黑暗時代的態度
    • 3/19/24

    陳恩明牧師:黎明不來又如何?| 黑暗時代的態度

    最近講了一篇信息,題目是「黎明不來又如何」。

    我們是等待黎明的人,黑夜已深,白晝將近。基督徒等待公義的日頭照亮,祂將宇宙萬物更新。

    但我們都知道等待是困難的,心理上有很多掙扎和準備。

    有很多時,我們不斷在等條件好一點,我們就可以活得暢快,那時才做些有意義的事。但等到那時,人對上帝的信心可能也動搖了。

    我們身處的環境是時常都不理想的。我們當然會覺得很黑、時常像透不過氣,基督徒到底可以點?

    無論世界幾混亂、幾黑,有一個人真的給我們很大鼓勵,就算坐監都不怕、受的苦比別人多,遇到的處境都很危險,但他說:「我地係唔會驚架!我地係唔會退架!」

    在哥林多後書四章,他說:「我們既然蒙憐憫,受了這職份,就不喪膽。」

    我們要學習保羅knocked down but not knocked out的態度,知道外面的終會過去,內心卻不灰心、不喪膽,這精神就是黎明即使不來,我們都能見到光。

    這是我很想用來鼓勵自己的,也是鼓勵所有覺得現在是黑暗時代,無野好做、唔知點算的人。

    #說道

    陳恩明牧師【黎明不來又如何】

  • 陳恩明牧師:講「講道」|  抄襲講章
    • 3/3/24

    陳恩明牧師:講「講道」| 抄襲講章

    最近一個熱門話題是抄襲講章,我也來說說「講道」這回事。

    英文叫講道做preach,講道者是preacher。Preach是尊貴的職份,是代表著上主向人講出祂的心思意念。

    我22歲開始講道,講道那麼多年,是否就是識講道呢?其實有時還是覺得自己很不堪、講完道後想「搵窿捐」。

    還記得一開始預備講章時會很努力,講一節經文都會探究很多上文下理、詞匯分析、找釋經資料,有時會覺得預備得很辛苦,但有時聽到台下的會眾卻不明白自己在說甚麼。

    有些人喜歡語氣精彩、故事動人、例子吸引……這樣就是好的講道嗎?可能最後他只記得那個有趣例子,卻對那段聖經的真正意義、教訓沒有印象。

    曾經夢想成為佈道、奮興家,但到了這個年紀,對於講道,慚愧地發覺有機會讓我宣告祂的恩典、心意,就只能忠於經文盡力去講。

    這道是活潑的道、進入生命的道,透過有血有肉的人傳遞的真理,希望講道時也能觸及人的實際處境。見識過不少佈道家的講道,發現沒有統一的法門,最重要的還是忠於上主,熱切希望對聽者有祝福。

    鼓勵有機會講道的人繼續好好地講,引用的就好好注明出處。

    #說道

    陳恩明牧師:【講「講道」】

  • 陳恩明牧師:點睇有基督徒被通緝
    • 1/28/24

    陳恩明牧師:點睇有基督徒被通緝

    最近,一些基督徒出了事,被拘捕、通緝,令我們留意起來。有些人反應很快,在社交媒體上抽水、食花生。作為牧者,在這社交媒體活躍的年代,希望大家都別那麼快就下定論,我自己都要小心提防。

    想起哥林多前書4章的經文:「人應當以我們為基督的執事,為神奧祕事的管家。」保羅常看重自己在基督裡面的身份,我也希望學習,不讓情緒、潮流牽著鼻子走,要站穩在上主面前謙卑。

    「所求於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我被你們論斷,或被別人論斷,我都以為極小的事;連我自己也不論斷自己。」要常常自省,但要明白最終自己是怎樣,連自己也未必看得清,那是一種謙卑的自知,不肯定自己百份之百「啱晒」。

    「我雖不覺得自己有錯,卻也不能因此得以稱義;但判斷我的乃是主。」希望這成為我們面對自己的態度。要清楚最終判斷我們的是主,等待審判的過程可能漫長,但一定會來,所以我們罵人也不要罵得太狠。

    人人都有機會犯錯,要思考如果我和他同一處境,我做得會否更差。

    希望最後一切水落石出,我們看到真正的公義是從上主而來。

    #說道 陳恩明牧師

    【點睇有基督徒被通緝】

  • 陳恩明牧師:聖誕.重思何為福音
    • 12/25/23

    陳恩明牧師:聖誕.重思何為福音

    在聖誕節,想與大家再思甚麼是福音。

    不久前翻譯Rowan Williams的《慢讀馬可》,他講到「福音」(evangel)這個詞,是在古時王室有宣佈的時候才會用的——有「福音」宣佈時,通常是改朝換代,是一個大喜、重大的信息。

    新的時代、新的制度都因新的王朝而展開。

    我們的信仰因新生君王而帶來全新世代。「新生王」,不只是以色列的王,更是全世界的王。

    馬利亞的《尊主頌》,是對神子、福音最恰當的回應。

    馬利亞說「我心尊主為大,我靈以我神為樂」,指向的是福音代表主權要易手,宇宙核心轉變,我們向己死,向正義活。我們要將生命的主權徹底交出來。

    上主不是不吃人間煙火的上主,而是甘心親自介入世界。如此,我們沒有理由不讓祂透過我們扭轉歷史去向,重拾祂應有的主權。在一切壓逼中,我們要相信祂不會停止祂的工作。

    #說道

    陳恩明牧師【聖誕.重思何為福音】

  • 陳恩明牧師:將臨期的安慰與盼望 | 學生自殺
    • 12/10/23

    陳恩明牧師:將臨期的安慰與盼望 | 學生自殺

    今天是將臨期第二主日,經課是安慰的信息。你們的神說:「你們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要對耶路撒冷說安慰的話」(以賽亞書40:1-2)

    香港這城市、青年人都很需要安慰。近月十多位學生輕生,就像傳染病,令人沮喪,真希望這風氣能被盼望與恩典醫治、釋放。自己也經歷過黑暗的時間,深信主會開路、幫助,如果不是有盼望,活不到這個年紀。

    主的說話帶來安慰,告訴我們無論捱得多辛苦,都終會過去。我們要活下去,享受自己享受的事,要知道不是某一兩件事情能決定我們的一切。

    將臨期是有關昔日以色列人在強權壓制、絕望、流離四散、被擄的環境中,上主給他們盼望。結果,他們離開了被擄之地,彌賽亞也降臨了。

    將臨期對基督徒來說,是在未滿意的環境中的等待。祂一定會回來撥亂反正,摧毀那些摧毀人的黑暗勢力。祂一定會回來,將赦罪的恩典完全地實現出來。

    #說道

    陳恩明牧師:【將臨期的安慰與盼望】

  • 陳恩明牧師:混亂世代中怎樣求真?| 尋找挪亞方舟 | 以巴衝突
    • 11/1/23

    陳恩明牧師:混亂世代中怎樣求真?| 尋找挪亞方舟 | 以巴衝突

    今次講兩個題目,就是怎樣看找方舟和以巴的事。

    我覺得,福音的大能不是用古物來證明、展現。我不反對人做正當考古,但真正考古是有學問的規範。如果用考古物品,說到找到了福音果效會更大,我就有保留。福音是神的大能,盡責任、誠實處理事實是重要。

    另外,有暴力的事,任何人一定都會生氣。但看一些報道時,竟然有人說撐巴勒斯坦就等於為哈馬斯的行為洗白,這個我不能接受。

    求主憐憫和鑑察,讓我們知道怎樣是其是,非其非,並且有憐憫的心,與哀哭的人同哭。

    慢慢了解下,原來我也曾受時代論的思想影響,原來自己的了解很有限,學習講少一點,小心一點,努力抓住一些原則。

    雖然我們找到的都是片面的事實,但我們是有責任有找出事實。

    #說道

    陳恩明牧師:【混亂世代中怎樣求真?】

  • 陳恩明牧師:點樣保持精神健康2 | 放下重擔  不要憂慮
    • 9/29/23

    陳恩明牧師:點樣保持精神健康2 | 放下重擔 不要憂慮

    今次在大自然的環境中,繼續談精神健康。

    除了上次提及過的幾點,今次想說的是要輕裝上路——如果事不關己的,自己也不用背負太多,只須盡自己那份力量。悲天憫人的心是好,但也要有限度。

    天父造我們並非要我們常常背負重擔——我們盛重的重量有限,也因此,聖經叫我們不要憂慮,不要背負一些我們做不到、背不到的憂慮。

    第二,是無罪疚感的健康。

    魔鬼最厲害的,就是作強烈的控訴者。

    我們有時會以為一些控訴彷彿聖靈的提醒。

    聖靈的提醒應是讓我們悔改更新、作出修補、得著自由。

    巴刻(J.I. Packer)在《認識神》有提及內在的熬練,我認為要健康一些的話,真的不能容許惡者繼續控訴我們,不能容許內心繼續包藏罪惡。拒絕認罪的人,精神上不會健康。

    最後,還要消除怒氣,這是箴言重要的教導。

    #說道

    陳恩明牧師:【點樣保持精神健康2】

  • 陳恩明牧師:點樣保持精神健康
    • 9/11/23

    陳恩明牧師:點樣保持精神健康

    無論你是什麼立場、看法,在這市道、環境中都會有很多心理壓力。

    相信近年大家都有很多不開心的事,有人更說香港人是集體抑鬱。

    今日分享保持精神健康的小小心得。

    首先,要學習笑,保持友善。「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我們可將它翻譯為時常面帶善意的笑容、面帶感恩、欣賞、自在。

    還有,記得要喊。天父會記住、裝住我們的眼淚。我們不要怕表達情緒,喊也是出路。

    另外還有一些特別方法,可以聽聽……

    無論你在哪裡,也願你能健康。

    #說道

    陳恩明牧師:【點樣保持精神健康】

  • 陳恩明牧師:網絡世代的溝通 | 使用社交媒體
    • 8/23/23

    陳恩明牧師:網絡世代的溝通 | 使用社交媒體

    離開了社交媒體一會兒,這幾星期見了很多朋友,生活多姿多彩。

    最近網絡令人愁煩,有時看到一些說話,很牽動人的情緒:或是極度同情,或是極度反感,很兩極化。網上世界是一個難以處理的地方,既想表達,又怕得失人。

    我祈禱我們的愛心在知識上多而又多,叫我們能分辨是非,做誠實無過的人。

    在網上對一些事加以評論,是危險的事。因為我們知道一些、不知道一些,卻又很想主持公道,其實也容易出事。一旦加入戰團、做仲裁的位置,感覺自己就升高了,覺得飄飄然。其實,不是當面溝通、不是知道所有事,怎做仲裁呢?我們只能求主的榮耀、雙方的和睦與溝通。

    或許,我們有時要輕鬆點,不要把事情看得太嚴重。可以造就人的話,就多說一些;但不能的,就講少一些吧。

    #說道

    陳恩明牧師:【網絡世代的溝通】

  • 陳恩明牧師:懷念袁天佑牧師 | Be Thou My Vision
    • 7/30/23

    陳恩明牧師:懷念袁天佑牧師 | Be Thou My Vision

    錄影這天是我在《低聲道》「說道」的拍檔袁天佑牧師安息第十四天,願主賜下安慰給袁天佑牧師的至親和服侍的群體和眾同工,讓一切的溝通、混亂過去後,能讓主的僕人最美好的仍能留傳下來。

    今天想分享袁天佑牧師患病時分享的一篇信息,他在最後分享了一首詩歌〈Be Thou My Vision〉,我亦嘗試彈奏此曲作為背景音樂。

    原來這歌有很重要的背景,或者牧師也想提醒我們生命的焦點是甚麼,vision是眼光,意譯是解作定睛在耶穌基督,讓我的生命,只見到主。

    願每個愛他、紀念他的都能唱這歌,活出這樣的生命。

    #說道

    陳恩明牧師:【懷念袁天佑牧師】

  • 陳恩明牧師:【對抗沮喪的信心】
    • 7/9/23

    陳恩明牧師:【對抗沮喪的信心】

    過去整個星期都很鬱悶、無言,可能很多人都在想一個問題:

    「信主、盡力行善後,如果都係得個桔、要受苦,咁信來做乜?」

    面對黎明等極都唔黎,其實聖經裡面都有好一些人物是這樣,他們都尋求最好的結局、信靠神,但不要忘記,世上的惡不會突然消亡,我們都是入了迦南但未安息,出了埃及但還在曠野,所以不要灰心。

    我們要知道祂在工作,我們只是祂的同工,求主開我們信心的眼睛。

    「一生失望,但不絕望;一生挫敗,但沒被打敗。」今天我們需要這種信仰,接受苦楚而不妥協。

    #說道

    陳恩明牧師:【對抗沮喪的信心】

  • 袁天佑牧師:【以和為貴】| 聖經中的和平
    • 7/2/23

    袁天佑牧師:【以和為貴】| 聖經中的和平

    較早前,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出席一個戒毒中心重置的祝福典禮時,他透露在2019年反修例運動期間,曾感到迷茫和軟弱,幸獲中心的總監,一位牧師為他禱告,開解他,令他幾乎想領受洗禮,他亦表示喜歡「以和為貴」。

    對於反修例運動,政府形容為「黑暴」。個人並不同意以暴力去表達反對修例的意見。但我也不能不問:「運動開始時是平和的,但為甚麼後來產生暴力呢?」假若時任特首能有智慧,在100萬,200萬人遊行抗議下撤回修例,而不是拖拉了幾個月,才從「暫緩」、「壽終正寢」,最終撤回,相信事件不會變成如此。

    我非常同意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周守仁早前所建議的:「以慈悲寬宏方法處理較輕罪行,須讓大家擁抱希望。」

    7月1日,是香港回歸26年的日子,我同意社會應向前看,要為香港求平安。但特首又警告市民,不要騎劫7.1的慶祝,甚至「營造咗啲不良風氣」。特首又這樣說:「不犯法不代表不破壞國安。」犯法當然是破壞國安,連不犯法也不代表不破壞國安。犯法與不犯法都會破壞國安,都有可能入罪,那麼是否叫小市民提心吊膽的生活?

    我也喜歡「以和為貴」,但聖經中的「和」,「和平」、「平安」,不是一種和稀泥的事,更不是只得一種意見。「慈愛和誠實彼此相遇,公義與和平彼此相親。」(詩85:10)

    #說道

    袁天佑牧師:【以和為貴】

  • 陳恩明牧師:再唱Sing Hallelujah | 612四週年
    • 6/12/23

    陳恩明牧師:再唱Sing Hallelujah | 612四週年

    【深宵說道】

    4年前的今日,我們一起唱這歌,希望帶來盼望和祝福。

    今晚,想和大家再唱這歌〈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

    無論我們的日子怎樣,也不要忘記讚美主。

    我們曾經齊心、齊聲唱這歌,今日也繼續仰望主。

    有人說這是抗爭歌,我不肯定這是完全正確,我和同工唱這歌時只想帶來平安、安撫。

    讓今日我們唱這歌時,不要忘記背後的祝福。希望大家都得到安慰、鼓勵,像裡面所表達的,讚美那讓被擄的得釋放的主。

    陳恩明牧師:再唱Sing Hallelujah

  • 袁天佑牧師:這幾天特別的日子 |  5月35日
    • 6/4/23

    袁天佑牧師:這幾天特別的日子 | 5月35日

    個人相信,由5月29日至5月35日,這幾天都會是很平靜的日子。不過沒有維園寧靜的燭光,卻換來市集的吵鬧!

    日前參加了一間教會所舉辦的「上主在聆聽」祈禱會。今年中年信徒少了,反見一些30來歲的青成年參加。

    54、535……已不只是中國內地人的經歷。香港人,特別是年青一輩在過去幾年間也經歷類似的事。追求民主、人權和自由的訴求被打壓,不少參與者,特別是年青人,因而被坐牢,被逼逃亡,在外地成為政治難民,中年為下一代的教育也無奈的離開。

    因追求民主、人權和自由所帶來的苦難,成為了在中國內地、活在香港和所有離散的中國人共同的經驗。

    雖沒有公開集會,大家一齊來參與祈禱會,將大家內心的創傷帶到上主面前,上主在聆聽!

    祈禱可以改變現況嗎?祈禱有用嗎?基督徒對禱告的觀念並不是有求必應,我看到有幾個重要的意義。……

  • 陳恩明牧師:重讀一篇令我感動的禱文 | 英國聖公會主教Lancelot Andrewes
    • 5/14/23

    陳恩明牧師:重讀一篇令我感動的禱文 | 英國聖公會主教Lancelot Andrewes

    看見英王登基當中的教會禮儀,叫醒了我很多思想,想起了一些好的神學、措辭、屬靈傳統。

    最近讀英國聖公會主教Lancelot Andrewes的個人靈修集,當中的禱文很激動我的心靈。特別這時代很多事佔據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很多失望和憤怒,網絡文化有時漸漸扭曲我們,禱文提醒我們自己在主面前是怎樣的人。

    令我感動的是,禱文對於人的邪惡、墮落的描述入木三分,對神的恩典又很能觸動心靈。

    #說道

    陳恩明牧師:【重讀一篇令我感動的禱文】

  • 袁天佑牧師:不要只活在荒謬中 |  死屍死時四十四
    • 5/7/23

    袁天佑牧師:不要只活在荒謬中 | 死屍死時四十四

    過去一年我較多走進電影院看電影,並不是因為有長者門票,而是因為有些電影,除了讓你開心,讓你有共鳴外,還帶來生命的反思。

    電影《死屍死時四十四》中有幾次出現這句說話:「香港人買香港樓,我們知道是荒謬,地產商也知道是荒謬,地產商也知道我們知道是荒謬,連我們也知道地產商知道我們知道是荒謬,你說是不是很荒謬呢?」

    究竟博命賺錢供樓,做樓奴,四十四歲就要買樓被捆綁著,是否荒謬?是否已變成死屍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不過,除了這荒謬事外,其實大家都不自覺的活出另一種荒謬。共住在同一大廈內,大家不知道大廈管理員姓甚名誰。同住一層樓,大家互不相干,這是香港的常態。

    電影的結局,沒有指出我們可以解決樓奴的問題,但彼此間能復和齊心,大家就能開心的生活,連小女孩也可以將心愛的公仔也能送給死屍,那份純真和善良,都是對我們的提醒和鼓勵。

    今天我們都是生活在荒謬和謊言的社會之中。有些荒謬和謊言,我們無法躲避,不能抗拒,只有接受。完善的社會制度,已成為事實;為家人安居,成為樓奴也得接受。但我們不應只是生活在荒謬和謊言之中,有些荒謬的事情,是我們自己製造出來的,我們可以糾正。就如珍愛身邊的人,關懷鄰舍,持守公義,尋找真相等,都是我們可以去改變和應做的事。

    袁天佑牧師:【不要只活在荒謬中】

  • 陳恩明牧師:在多變的環境下保持歡笑
    • 5/1/23

    陳恩明牧師:在多變的環境下保持歡笑

    這段日子,面對很多變化和壓力,大家都問:「怎樣活下去?」上星期分享西番雅書的信息,最後的段落提醒我們,當環境令到我們很抑鬱、看不見上主的工作,仍然要笑,靠主有喜樂。

    快樂就是令自己笑多一點,心裡裝載多些幽默感,多點豁達和信心。經文命令我們要喜樂,如果我們不做,就會輸晒。對於今時今日身處任何環境的我們,這是個安慰的信息,亦提醒我們要遠離惡事,不要得罪上主及他人,或沉醉在權力物慾的遊戲裡。王明道亦在他苦不堪言時,重溫這段經文,以此提醒自己要仰望主,因祂是拯救、大有能力的神。

    「祂在你中間必因你歡欣喜樂,默然愛你⋯⋯」默然並非安靜地,而是以新的方式,制止憤怒地愛你。無論如何,祂愛我們,想我們歡笑,我希望你也能靠著祂歡笑。

    【說道】陳恩明牧師:在多變的環境下保持歡笑

  • 【說道】袁天佑牧師:基督復活帶來生命的逾越
    • 4/22/23

    【說道】袁天佑牧師:基督復活帶來生命的逾越

    上星期日(4月9日)是「基督復活主日」,全世界的信徒都會帶着歡欣快樂的心守這主日。但這主日過後又怎樣呢?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我們每天每主日的生活都會復常,與早前大齋期不一樣,再沒有甚麼特別的活動或是特別的崇拜儀節。但值得去問的,在復常生活中,有沒有甚麼是與基督復活所帶來的生命的改變有關的呢?

    從基督復活主日至聖靈降臨節主日,有50天的時間,西方教會稱之為「復活節期」。大約在第四世紀,節期中有「升天日」的紀念。所以亦有教會以「復活節期」為40天,在復活期後的那個星期四定為「升天日」,隨後的主日為「希望主日」(Expectation Sunday),強調信徒等候、期待基督應許的保惠師——聖靈的來到,也期待主的再來。

    不論是40或50日的節期,古代教會團體,稱這節期為「逾越節期」(paschal),從希伯來文pesah而來。這個字有「釋放」、「逾越」、「跨越」、「超越」等之意。

    新約的逾越,是因耶穌從死人中復活,使人有新的盼望。過去與上主隔絕的生命,今天可以有緊密的關係。雖然人仍要面對死亡,但人能有復活的盼望。不單是將來的復活,也是在世生命的逾越,日日的更新。

    【說道】袁天佑牧師:基督復活帶來生命的逾越

  • 陳恩明牧師:受苦節再思福音意義
    • 4/7/23

    陳恩明牧師:受苦節再思福音意義

    有時都會覺得自己很不堪,是因為耶穌基督這羔羊、除去人罪孽的,我才覺得自己需要活下去、有盼望,靠著祂的憐憫恩典去繼續作工。

    這陣子的事刺激我再去思想,我們會否用了其他議題去代替了福音信仰?當抓緊信仰時,又會否走回頭路,偏向離地?

    最近看Thomas Oden和J.I. Packer的著作,均帶來提醒。無論怎樣,基督是我們的盼望,願祂堅固我們的信心,幫助我們離開罪惡、罪疚,讓我們堅持信靠祂。祂的救恩值得稱頌。

    【說道】陳恩明牧師:受苦節再思福音意義

  • 陳恩明牧師:【混亂世代中警醒悔改】| Netflix紀錄片《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
    • 3/15/23

    陳恩明牧師:【混亂世代中警醒悔改】| Netflix紀錄片《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

    3月1日口罩令解除,我和幾位朋友那天晚上一起慶祝那一刻到來,能和人面對面傾談是好事。除口罩是將面容裸露,也讓我想起近期Netflix紀錄片《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的種種討論。

    該紀錄片中攝理教教主鄭明析的確可怕,與那些性交轉運的人相比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為何他八十年代起招搖撞騙,但仍然有人相信?

    我想這跟韓國文化、民風有關,當有人做得表面很成功,便有人跟從,他們有尊崇權威、長輩的文化。我想起一次到韓國參與研討會時被接待的場景,大家都對牧師非常尊敬。這實在值得警惕反省。

    此外,也談談性的課題。將性結合直接等同靈性的親密,容易墮入陷阱,想起了兩位外國已故信徒領袖的性侵醜聞。在這個混亂世代中,我們要警醒,潔身自愛,謙卑悔改,以致不容易被迷惑。

    #說道

    陳恩明牧師:【混亂世代中警醒悔改】

  • 袁天佑牧師:荒謬時代,求主憐憫 |  蔡天鳳碎屍案
    • 3/5/23

    袁天佑牧師:荒謬時代,求主憐憫 | 蔡天鳳碎屍案

    最近,在網絡上看到一篇短文,題目是「香港病了」。內容主要是談及近日轟動全港,甚至外國新聞也有報道的「碎屍案」。作者認為香港病了,是因為大家好像缺少了對受害者憐憫之心。

    香港是否真的病了?一件令人髮指的兇殺案,為甚麼這麼多人只是食花生談論?其實這也怪不得人,個人相信談論案件的人中,不全都是對受害者沒有憐憫之心,只是案件複雜,未敢斷言,所以才食花生那樣談談一些案件外的事。

    當然指香港病了,也是沒有錯的。今天的社會,在一個應該伸張公義和尋找真相的地方,我們卻常看到為要將案件成功定罪,一句「香港獨立書店」也被聯想到與「香港獨立」有關。被告能得著「公平嘅審訊」只是電影中的神話。

    想到這裡,想起了耶穌曾為他的時代和身處的地方發出這樣的嘆息:「我該用甚麼來比這世代呢?這正像孩童坐在街上向同伴呼喊:『我們為你們吹笛,你們不跳舞;我們唱哀歌,你們不捶胸。』」(太11:16-17,《和合本修訂版》)耶穌嘆息那世代的荒謬。

    這幾個星期,正好是教會所定的「大齋節期」,節期的意思就是要我們多作省察的功課,為自己的罪真誠認罪悔改,也操練多點約束自己的言行。我們可以談論案件的發生,但更應該從所發生的事,提醒自己要儆醒!

    袁天佑牧師:【荒謬時代,求主憐憫】

  • 陳恩明牧師:對Asbury Revival的想法 |  #復興 #校園
    • 2/26/23

    陳恩明牧師:對Asbury Revival的想法 | #復興 #校園

    近日Asbury有持續不斷的祈禱敬拜運動,令我想起1970年那次的Asbury Revival。回看歷史,今次事件亦非偶然。有人質疑,在這災難處處的世界中,只追求個人聖潔、道德的復興是沒意思的,但我認為在現代西方文化下,年輕人對敬拜、認罪悔改、福音的熱切也是重要和難得的。

    Asbury大學的院長Kevin Brown說,復興最終會帶來轉變,令人追求公義、顧念貧窮等等,又說復興必然會帶來使人追求基督的國度。如果全世界青年人都真正追求這國度,我們不用擔心他們被狹隘、離地的福音所擄掠,而會真正認識主。

    其實,怎樣界定復興,不是最重要;重要是經歷過心靈火熱後,大家能有深刻思考和踐行神國的倫理和教導,持續復興。

    願我們為自己禱告,能有一顆柔軟的心,為自己的罪哀哭,為基督的豐盛有渴求,為社會的慘痛哀傷投入,也為青年人能經歷主,生命繼續轉變禱告。

    陳恩明牧師:【對Asbury Revival的想法】

  • 陳恩明牧師:跑步的益處│渣打馬拉松
    • 2/12/23

    陳恩明牧師:跑步的益處│渣打馬拉松

    退休後沒有了教會牧者的身份,自我介紹有時感覺尷尬。近來我介紹自己時,會說我是「2022全港第七屆香港先進田徑錦標賽男子70歲組(M70)100米季軍」,但通常會加一句:「因為原本跑第三的那人中途跌倒了。」

    一向都害怕跑步,幾年前被邀請去跑,慢慢感受到當中的樂趣。疫情放緩後,我逢星期一、三、五都會跑步,是一生人中跑得最多的時期。

    這陣子看見太多不開心的事,例如看見神學家范尼雲(Jean Vanier)所創辦的方舟團體,關於兩位創辦人牽涉性醜聞、長達九百頁的報告出爐,還有47人案審訊、《給十九歲的我》爭議等等,怎樣消化事情和處理情緒?

    有人說可用雙側刺激(bilateral stimulation),例如跑步,透過左右重複的規律動作去幫助紓緩和平伏情緒。回想起來,面對社會的事,這幾年跑步確讓我有重整自己的作用,還可在當中向主傾訴和禱告。

    鼓勵大家不要被某一種情緒或思想操控自己,要找到向前的力量去過活。如有興趣,也可跟我一起去跑跑步。

    陳恩明牧師:【跑步的益處】

  • 袁天佑牧師:上帝沒有打盹│兼談《一人婚禮》與《毒舌大狀》
    • 2/3/23

    袁天佑牧師:上帝沒有打盹│兼談《一人婚禮》與《毒舌大狀》

    在疫情放鬆後的今天,大家臉上自然都多了笑容,但表面的笑容仍掩不住內心的悲情,因為我們仍活在一個充滿著陰霾的都市中。朋友的離開,社會制度的改變,不義的事的存在;也有不少信徒對教會失去信心,覺得教會在社會不安時仍只會說「平安、平安」、自我審查、不敢多言。總而言之,雖然不能說「everything is wrong」, 但「something is wrong」。

    有一次共聚吃飯時,有信徒問我:「今天我們可作甚麼呢?」我想了一會,便回答他們:「繼續持守信仰的核心價值!」我又送了羅馬書十二章9-21節的經文給他們,在此也想送給大家。

    新年假期,大家除了拜年外,相信不少人都會走到戲院中看電影。不論是《一人婚禮》或是《毒舌大狀》,電影內容都反映出對美善的追求。前者從謊言中去尋找真實的我,後者更是今天香港人所期望的,司法能彰顯公義。

    「天有眼」,是《毒舌大狀》的結語,其實這也是我們的信念。上帝看顧人,看顧微塵,也是掌管香港的主宰。重要的是我們能否在這個充滿陰霾的城市中,彼此勉勵提醒,一同持守我們信仰的核心,存著盼望,追求美善和關愛鄰舍呢?

  • 陳恩明牧師:一切在主手裡│兔年生命活潑如脫兔
    • 1/18/23

    陳恩明牧師:一切在主手裡│兔年生命活潑如脫兔

    農曆新年將至,陳恩明牧師跟大家一同作回顧和前瞻,選了詩篇90篇作勉勵。

    詩篇90篇提到,我們經過的日子都在神的震怒之下,度盡的年歲好像一聲嘆息。陳恩明提醒,人不要得過且過地面對生命中的遺憾和包袱,即使多艱難,也要在主的面前降卑,重新出發。

  • 袁天佑牧師:窄路微塵,上主顧念│觀後感
    • 1/1/23

    袁天佑牧師:窄路微塵,上主顧念│觀後感

    人在生活中會遇有困苦,人也會面對仇敵的攻擊,更有強權不義的事的發生。人生面對種種的困苦,會感到無奈,也感到無力。但詩篇的詩人就是要告訴人,上帝不單是創造和有能力的上帝,他也是眷顧人的上帝。

    電影《窄路微塵》透過男主角窄哥講了兩句說話,值得我們深思。其中一句是「我們都是一粒塵,或者上天看不見,不過沒關係,我們看得見彼此就好。」人生活在困境中時,常覺得上天沉默,看不見我們。但正如詩人所說的,「上帝顧念他們」。

    上帝對人的眷顧,往往透過人與人之間的關懷,彼此扶持照顧,在默默中去看顧困苦的人。

    新的一年,我們不知會是明是暗,再加上我們都只是窄路中的微塵,但願我們能存感恩和良善,如常生活,因為上帝顧念我們。在窄路中遇到有困苦的人,讓我們也能如聖經所說的,「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來十24)

  • 陳恩明牧師:聖誕節再思道成肉身的福音│與受苦者同在
    • 12/23/22

    陳恩明牧師:聖誕節再思道成肉身的福音│與受苦者同在

    聖誕節快來臨,當我們在這個日子去記念主捨尊降世,這跟我們的生命有甚麼關係?陳恩明牧師藉兩位神學家向大家分享,基督道成肉身對我們所傳揚的福音的意義。

  • 袁天佑牧師:【將臨的盼望】| #白紙運動 #江澤民逝世 #將臨期
    • 12/5/22

    袁天佑牧師:【將臨的盼望】| #白紙運動 #江澤民逝世 #將臨期

    上星期,在中國內地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內地不同地區,特別是在大學校園內,有市民高舉白紙,抗議內地對疫情的封區嚴控,更造成11月24日烏魯木齊一場大火,居民因被困而被火燒死。這幾天也聽聞不少地區亦已解封,檢疫措施也放緩執行。個人只是擔心,日後會否有秋後算帳,對發起事端的人予以打壓呢?

    另一大事,就是前國家主席江澤民逝世。無獨有偶,年中時英女皇也離世,而他們都是同年出生,亦於今年同年離世。執政者若能體恤民心,還能贏得人民愛戴,建立和平的社會氣氛。若以權力壓制,雖有一時的平靜,但民心抱怨,只會造成社會長期的不穩。

    人對自身的權利訴求的表達,不能長期受到壓抑。此外,人對公義和和平的追求,是普世的價值,更是聖經中所描述新天新地的景象。近年來不少教會也看重將臨節期的意義,其中除了渴望等待耶穌基督的再臨,也是期望這新天新地能臨在大地。

    #說道
    袁天佑牧師:【將臨的盼望】

  • 陳恩明牧師:荒誕中認主作王│基督君王主日
    • 11/28/22

    陳恩明牧師:荒誕中認主作王│基督君王主日

    上週日為「基督君王主日」,在192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才設立,當時的教宗見到世界的情況令人不安,所以提出要注重、仰望耶穌這位君王。因為惟有神叫人的心有愛去管治,並按其所教導的真理去生活。

    陳恩明牧師請大家再思「耶穌基督作為君王」在今天的意義和影響。他引述一位作者的話:即使我們面對嚴峻的政治浪潮,有不同政治權勢的火焰燒得熾熱時,我們會否不自覺地受某一方面影響,令我們的心被擄去?

    陳恩明提醒大家要繼續效忠基督,「到底我們是用基督去達到某種政治意識形態?還是在某種政治浪潮中退縮到沒有讓基督在世上彰顯其榮耀?」

  • 《正義迴廊》觀後感│袁天佑牧師:《正義》在迴廊中徘徊,《立場》能否再度擁抱她?
    • 11/14/22

    《正義迴廊》觀後感│袁天佑牧師:《正義》在迴廊中徘徊,《立場》能否再度擁抱她?

    正當《正義迴廊》在電影院放映時,《立場新聞》被控串謀煽動案也正式開審。

    《正義迴廊》劇情擺脫了過去法庭戲的喧鬧和謀殺案的血腥,引導觀眾進入一場思考的遊戲──法庭是否能彰顯正義和找出真相的地方?這幾年,人若留意法庭新聞,都會發出上述的問句,所以這齣電影也正好讓觀眾將心中的疑問投射入電影中。

    法庭的裁決,能否彰顯正義和找出真相,基本上受制於多個因素──執法人員的調查及提供的資料、控辯雙方律師的唇槍舌劍、證人的供詞、專家的意見和當事人的自辯等等,但當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思想,亦有涉及利益等,例如律師必會因客戶的利益,以一些有利的證供和法律的條文,盡力說服法庭接納自己解釋的是事實的真相。

    《立場新聞》的案件,與《正義迴廊》看似風馬牛全無關係。但令我聯想起兩者,是律師們的對壘。《立場》案的控方律師,就如《正義》的控方律師那樣,除將涉案的17份文件呈堂外,也將不少不知對案件有何關係的文件也呈堂,例如總編輯的結婚證書,員工合約,公司的財務等等。

    案件發展如何?仍有待下月13,14日處理「永久終止聆訊」的申請的裁決。如申未能成功,案件將於19日至明年續審。因此,此時不能作出樂觀或是悲觀的預測,但對一個普通市民而言,對此案都會抱有疑惑。無論是次檢控結果如何,《立場》亦已停運,但我們仍需要有追求真相的立場。

  • 陳恩明牧師:一點心意│為彭滿圓牧師祈禱
    • 11/2/22

    陳恩明牧師:一點心意│為彭滿圓牧師祈禱

    彭滿圓牧師日前被法庭裁定「作出具煽動意圖的作為」及「發表煽動文字」罪名成立。陳恩明牧師在今次說道談及事件,並為彭牧師祈禱:

    主,祢知道祢僕人的心意。

    他所做的一切,

    他所播的一切片,

    他做旁聽師,

    他一切的言論,

    主啊,自有祢自己的判斷。

    願我們都能靜心反省和思考,

    使我們在這個世代都如同明燈,

    照亮這個彎曲悖謬、是非顛倒的世代,

    求祢恩待我們,

    使我們選擇光明、正義、謙卑與祢同行。

    亦求主讓我們從祢僕人身上

    見到清晰、樂於言說所認識的真相、紀錄真理

    來付出代價的勇氣。

    求主施恩賜給我們。

    奉主耶穌基督聖名,

    阿們。

  • 袁天佑牧師:教牧退休潮和移民潮│要「人」抑要「才」?
    • 10/25/22

    袁天佑牧師:教牧退休潮和移民潮│要「人」抑要「才」?

    這星期最熱門的話題,當然是特首李家超的首份施政報告,而當中一項重點,就是要搶人才,引入更多內地和外地「高端人才」來港工作。

    最近看到有百多間教會要急聘牧者,這當然是由於教牧的退休潮和移民所引發的。在缺乏牧者的情況下,唯有急聘同工。說一句笑話,不知教會會否引入內地教牧來港事奉呢?不過,這可能性實在不大,因為教會不會用200萬年薪聘請同工的。

    「群羊無牧」是耶穌時代至今的實況,不需太急找人,有時教會中有牧者的缺乏,更容易讓人看見異象,投身牧職。;其二是教會要能吸引新一代的教牧,便需要忠於聖經的異象和使命。

    社會有公義、正直、關懷、憐愛,能接納不同的意見和政見,而不只是讓一種顏色存在,人們才會留在這社會,貢獻這社會。香港需要這些「人」。

    同樣,教會信眾能「行公義,好憐憫」,才能建立彼此勉勵行善和關愛的信仰群體,有公義和憐憫的牧者才會樂意在當中獻出自己,樂意在當中事奉上帝,服侍眾人。

  • 袁天佑牧師:強權永遠不會壓倒真理│黑暗從來沒有勝過光│懷念李怡先生
    • 10/10/22

    袁天佑牧師:強權永遠不會壓倒真理│黑暗從來沒有勝過光│懷念李怡先生

    李怡先生於數日前離世,消息雖然來得突然,但更重要是感到難過。人終會有離世的一天,早前知悉他患病,暫不能撰稿,也估計病情不大樂觀。但他的離世,最令人感到難過的是,世界上又少了一個能懂得真正愛國、愛香港、愛年輕人的長者。 在他離世後,不少人在不同媒體上悼念,也引述李先生一些令人震奮的名言,其中一句如下:「雖然真理往往敵不過強權,但強權永不能代替真理。」 強權從來沒有能力將真理壓倒,就如黑暗從來沒有勝過光一樣(約一5)。只是人行不義,壓制真理,不愛光,倒愛黑暗;但那「實行真理的人就來接近光」(羅一18、約三19)。 正如李先生所說,「只要堅持真理的人來愈多,真理總有戰勝強權的一天」。但由於我認為強權從沒有能力壓倒真理,所以我想補充的說:「只要堅持真理的人愈來愈多,我們會更見真理的力量。黑暗會變得灰暗,光明愈見長久。」 強權抑真理,黑暗抑光明,是人的選擇,你選擇了甚麼?

    袁天佑牧師:【強權永遠不會壓倒真理】

  • 袁天佑牧師:聖民之死,極為寶貴│人要自省不論在生或離世
    • 9/20/22

    袁天佑牧師:聖民之死,極為寶貴│人要自省不論在生或離世

    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離世,不單是英國和英聯邦國家人民,連香港人也感到難過。 這幾天在香港,在英國領事館前排隊的人龍很長,在日光暴曬幾個小時,人才能走到館前獻上一束鮮花。但情況郤引起一些人的不滿,認為這是「戀殖」。電視台播放一則訪問,當中有人說「民心所向」,很快便被下架。有明星因曾前往領事館致哀,說了一句「在她庇蔭下,人間福地」,被人在網上指責,要立刻發表道歉聲明,指自己言論「未加深思熟慮」。人第一句說話才是最真的,事後說的補充話,也難掩蓋早前所說心底話。 人人都有一死。一生所作的,不論是善或惡,是偉人,或是小人物,離世後,當世的人或許有人會有清楚的記憶,但一兩代後,便只有歷史的記載而已。所以人對善良的人,在他/她離世時所表達的懷念,實毋須大造文章,作出一些不理智的控訴。 面對別人死亡,看見有些人得到人的敬意,有些人則沒有,甚至是咒詛,在這時刻,人更要自己省察,不論在生或離世,我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嗎?「活人必將這事(離世者的事)放在心上」的意思就是這樣。死去的人的善良,要成為活著的人的榜樣;如果他是惡的,也成為活著的人的警惕!人不要等待到自己面臨死亡時,才發現有很多遺憾,悔咎,覺得浪費了一生。⋯⋯ 袁天佑牧師:【聖民之死,極為寶貴】 🗣️💬💬💬💬💬💬💬💬 The Voice HK FB:低聲道 The Voice IG:@thevoice_hk 「儘管上主看似無語,仍要相信有公義、正義的聲音」 🗣️💬💬💬💬💬💬💬💬 #英女王 #英女王伊利沙伯 #elizabeth2 #英女皇 #英女皇伊利沙伯 #伊利沙伯二世 #伊利沙伯 #queenelizabeth #queenelizabethii #theroyalfamily #theroyals #基督教文化運動 #deltaδmovement #香港 #基督徒 #教會 #信仰 #HKChristian #HKChurch
  • 袁天佑牧師:年輕時負重擔是好的│《明日戰記》的提醒:天灰地暗都要行落去
    • 9/2/22

    袁天佑牧師:年輕時負重擔是好的│《明日戰記》的提醒:天灰地暗都要行落去

    《緣路山旮旯》、《阿媽有咗第二個》和《明日戰記》,都是幾個星期之間,電影院放映值得觀看的電影,能帶給我們對人生一些啟迪。譬如《明日戰記》表達一個信息:「天可以灰,地可以暗,但我哋唔可以,一定要行落去。結局係點,係我哋自己決定。」結局如何,其實自己不一定能完全的決定,但沒有努力,向結局前進的話,就會一事無成。 9月份,新學年開始,回到學校,很多事情都變了。一些我們認識的老師和同學都離開了。有新的老師加入,但多是更年輕的;同學少了,新同學只是第一年級的學生。但不論老師或學生,都會面對着新的挑戰。不單是疫情影響學習,還有很多政治的元素加在學校當中。老師和學生都要在這困難中摸索怎樣教和學,教些甚麼和學些甚麼! 但不論「天怎樣灰,地怎樣暗」,留在香港的老師和學生都要繼續行下去。我盼望老師能像《阿媽有咗第二個》的美鳳那樣,樂於培育青少年,幫助學生有智慧的思考,能明辨是非。這是上帝給與每一位老師的使命。我也盼望學生在追求知識學問的同時,要追求公義、真理和良善,珍惜身邊的人。這也是上帝給與每一個學生的責任。 「人在年輕時負軛,這是好的。」我盼望我們能在艱難困苦中,如耶利米那樣,經歷上帝更多的恩典,看見上帝的慈愛、憐憫和信實。

    袁天佑牧師:【人在年輕時負軛,這是好的】

  • 《阿媽有咗第二個》觀後感│袁天佑牧師:道歉並不是愛和饒恕的前設條件
    • 8/23/22

    《阿媽有咗第二個》觀後感│袁天佑牧師:道歉並不是愛和饒恕的前設條件

    《阿媽有咗第二個》中毛舜筠與柳應廷合演一對母子,父母子一家三口,本應有美好的家庭,但大家缺乏溝通。母親雖專心打理家務,但為母的卻不了解兒子,而兒子也不太珍惜所擁有的。另一個主角姜濤失去母親,對獄中的父親充滿着仇恨。 現實就是這樣弔詭。人人對家庭生活都有美麗的憧憬,但現實卻多不完美,充滿着創傷。 戲中兩個父親都做錯了事。他們都為自己的錯誤道歉,但道歉不一定能將事情糾正,不能重新再來,創傷仍在!有時雖有真誠的道歉,但也不一定能得到別人的饒恕。道歉並不是愛和饒恕的前設條件,心中沒有恨,願意擁抱對方,才能產生真正的復和。 何況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誤會或傷害,不一定只是單方面的問題⋯⋯ 袁天佑牧師:【愛,要等待,但風雨不改】 🗣️💬💬💬💬💬💬💬💬 The Voice HK FB:低聲道 The Voice IG:@thevoice_hk 「儘管上主看似無語,仍要相信有公義、正義的聲音」 🗣️💬💬💬💬💬💬💬💬 #阿媽有咗第二個 #彭秀慧 #電影 #mirror #姜濤 #柳應廷 #毛舜筠 #家庭 #愛 #原諒 #復和 #母親 #基督教文化運動 #deltaδmovement #香港 #基督徒 #教會 #信仰 #HKChristian #HKChurch
  • 陳恩明牧師:政府防疫過度擴張?│談《法蘭克福宣言》
    • 10/17/22

    陳恩明牧師:政府防疫過度擴張?│談《法蘭克福宣言》

    上月初,有西方信徒制訂了《法蘭克福宣言》,內容主要是反對政府在防疫政策上濫用權力。有關信徒認為,政府的防疫措施過度擴張(overreach),認為要指出這些的威脅。 《法蘭克福宣言》主要有五點: 一、造物主上帝是至高無上的立法者和審判者 二、上帝是真理和科學功效的源頭 三、人類有上帝的形象 四、上帝賦予的使命和對權柄的限制 五、基督是教會之首 陳恩明牧師帶領大家反思《法蘭克福宣言》。他特別提到第五點,呼籲有信仰的人,要警惕不讓政府為所欲為並踐踏人的尊嚴和自由,認為這是有骨氣的信仰精神。

  • 陳恩明牧師:為英女王獻上感謝│能執政全是神恩
    • 9/29/22

    陳恩明牧師:為英女王獻上感謝│能執政全是神恩

    聖公會聖約翰座堂上週主日(25/9)舉行頌唱晚禱,為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的一生獻上感謝。陳恩明牧師也有到場參與,他跟我們分享聚會所誦的詩歌和經文,以及他的感受。 其中一首詩歌提到,人的倚靠絕對出於神,刀劍、皇冠都會過去,而真正的權力和能力都在主裡。「無論是王還是女王,能夠執政全是神的恩典,神的偉大、憐憫、智慧才是是永存的。」 他亦認為在「改變了的香港」,能有這樣的聚會是難能可貴。聚會當天有不少警察在門外守候,陳恩明牧師都有提到,聚會開始前,門外有不少人「把關」;散會後,更有人在門外拍攝,他跟朋友上前了解,對方表示自己是來維持秩序、保護大家,令他感到費解。 如果大家有興趣重溫聚會,可以睇尼度:ttps://youtu.be/OrUYCQIWDt0 陳恩明牧師:【為英女王獻上感謝】

  • 陳恩明牧師:可敬的僕人女王│自知是僕人 仰望神 神會施憐憫
    • 9/11/22

    陳恩明牧師:可敬的僕人女王│自知是僕人 仰望神 神會施憐憫

    可敬的英女王辭世。我最接近女王的經歷是1975年,她的車隊經過漆咸道,我瞥過一眼⋯⋯這些年對女王的敬意和懷念有增無減,去年我買到她九十歲時別人寫她的書《The Servant Queen》,今次跟大家介紹這書。 在女王寫的序,她感激子民為她祈禱,說這些年來看見禱告蒙允,又多謝天父信實、堅定的愛,說親自目睹祂的信實可靠。她也提及其父親佐治六世1939年寫的詩,提示人將未來交在上帝手中。 別人的尊重是由生命的良善生出。在悼念可敬的女王之時,願我們也聞到基督馨香的氣味。

  • 陳恩明牧師教你做個有腦基督徒!
    • 8/9/22

    陳恩明牧師教你做個有腦基督徒!

    培靈會成日都講「獻身」,究竟大家都識背嘅「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係點解?

    Jonathan Edwards說:「人虔誠到忽略屬世的責任就是偽善。」

    我想將那句改為:「當人虔誠到冇腦、唔去諗野,就是對神不忠、辜負神的心意。」

    有人或說失去忠心、虔誠,便大件事;可是,因而成為避世、離地、食古不化的信仰,就好大件事。

    我的長輩、82歲的薜孔奇先生一生教導人認識聖經,但他哭著說:「我們辜負了後生的一輩,我們信錯了一個異端,就是政教分離。」

    政教分離的英文是separation of church and state,中文的翻譯不夠準確,好像變了基督信仰要與政治思想、政治行動分割,彷彿將信仰和政治劃了一條紅線,但誰有這個資格呢?

    我們的信仰是獻上最好,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所以我們不能做反智的基督徒,我們又不能做一個聖俗絕對二分、諾斯底式的基督徒,這是危險的事。

    王怡牧師曾說:

    「甚麼是個人主義的基督教?

    就是風聲、雨聲、讀書聲都充耳不聞的基督教,

    就是家事、國事、天下事都關我屁事的基督教。

    但教會不會這樣批判自己,

    只是將『充耳不聞』變為『安靜等候神』,

    『關我屁事』就翻譯為『這世界非我家』。」

    陳恩明牧師:【有腦的信仰】

  • 男生不准留長髮?I Swim有師生感情線?教會要停會友聖餐?袁天佑牧師談群體規範和個人自由
    • 7/30/22

    男生不准留長髮?I Swim有師生感情線?教會要停會友聖餐?袁天佑牧師談群體規範和個人自由

    日前,有中學男生向平機會投訴其學校不准男生留長髮,ViuTV劇集I Swim有師生感情線,引起討論。校規其實是怎樣的一回事?怎樣平衡個人的選擇與群體的規範?同樣,教會的紀律又有什麼考慮?常聽到一些教會有教牧或信徒投訴被停止領聖餐、不准事奉,到底領聖餐和事奉是獎賞還是執行紀律的工具?讓我們思考聖餐和事奉原來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