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區大都會建新田科技城 擬填平90公頃新田魚塘

政府早前提出在「北區大都會」興建新田科技城,計劃在2024年年底,就將新田近90公頃的魚塘夷平。據發展局所言,填塘範圍近一半都已經「荒廢」,「無人養殖」,惟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與香港觀鳥會上星期二(12月12日)帶領考察團到新田一帶,短短三小時內已經觀察到21種受保育的瀕危鳥類,而且10個魚塘中,至少有5個仍然活躍。

▍   「荒廢」魚塘仍可有生態價值

香港觀鳥會上星期的考察團,在三小時內,記錄到51種雀鳥,其中21種屬瀕危品種,包括極度瀕危又廣受政府宣傳的黑臉琵鷺,還有白頸鴉、大小白鷺。有份跟隊的本土研究社成員表示,品種之多,出乎他們意料。

觀鳥會解釋,新田魚塘位於米埔濕地外圍,這一帶的濕地難得地完整,是東北亞候鳥冬季南遷時的重要補給站。其實米埔后海灣一帶,早在1995年已受國際《拉姆薩爾濕地公約》(Ramsar Convention)承認其生態價值。據《明報》引述觀鳥會保育主任黃雪媚所言,稱魚塘「荒廢」或會誤導公眾魚塘只有「發展價值」而沒有「生態價值」。即使沒有養魚,在魚塘生長的水生植物可以吸引雀鳥棲息;即使是「乾塘」也可讓短腳鳥類進食塘底昆蟲。

雖然發展局同意剔除新田科技城與拉姆薩爾濕地重疊的土地,但本研社指出,米埔的濕地已受棕地擴展影響,在全球黑臉琵鷺數目上升之際,在米埔停駐的琵鷺竟然減少,已是警號。當政府解釋,挪用魚塘興建新田科技城,是為了與深圳的創科園面積「睇齊」,可是科技城面積627公頃,比2021年規劃的320公頃多近1倍;據長春社統計,是吞併了近250公頃現時為「濕地保育區」與「濕地緩衝區」的土地。本研社提醒政府,連深圳近年也努力維護濕地,福田保護區最近才受濕地公約承認,反問為何不從濕地保育的層面與深圳「睇齊」。

據《集誌社》引述黃雪媚的說話,上次大規模填塘,已是興建元朗錦繡花園,填平大生圍的水塘帶。住宅落成之後,雖然政府保育米埔等其他濕地,但至少有兩種受保育的雀鳥再沒有到香港繁殖,牠們是水雉及董雞。

▍   魚塘「一半荒廢」即是有另一半活躍

政府稱魚塘「一半荒廢」,但據香港觀鳥會上星期的考察,10個魚塘中,近一半仍然活躍。長春社公共事務主任周藹銓今年7月也曾到新田視察,當時盛夏,有片淺塘荷花盛開。她在《風火山林》撰文說,蓮藕、荷葉、蓮子都是寶貴的農業產物,何來「荒廢」?

周藹銓觀察,至少20個魚塘仍然活躍,水泵仍然運作,也有漁戶在烈日下仍然盪艇工作。她與《明報・星期日生活》的記者遇見了在新田5個水塘養魚的黎來就(就哥),身為香港新界養魚協進會會長,他很自豪「自己帶動其他村民養魚」。就哥在40年代與友人在南生圍與甩洲之間建立基圍「聯興圍」。「新田」之名,就是開墾新田、修基築圍的意思。得悉政府填塘,他慨歎「白費他多年心血」,但「政府收塘,你無得惡,只能睇佢點補償。」

擬填平的魚塘所養殖的魚,有多種本地常見的家魚,包括烏頭、鯇魚、福壽魚。如果魚塘被填,那麼香港失去的不但是棲居的多種候鳥,更有重要的一部分本土養殖的魚產。

文:JC

Previous
Previous

梵蒂岡發《祈求信任》公告 容許神父祝福同性伴侶

Next
Next

華盛頓郵報:李宇軒在中國被拘留期間疑遭虐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