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工傷遺屬16載 蕭倩文以信仰再思死亡
近年每當本港有工業意外發生,她總會立刻趕到醫院,期望能成為家屬在陰霾中的依靠,並為個案處理不同新聞稿和文件。每當她表明自己幹事的身份,家屬或許會拒絕工會的協助並直喝:「幹事?你咩事幹啊!」她笑言對於家屬的不信任感到理解,但仍希望為他們爭取應有的權益。面對繁重的法律程序,以及法庭上未能獲取合理賠償的無力,她又如何自處?而信仰正成為了她在工作中的信念和力量。她就是工業傷亡權益會總幹事蕭倩文。
▍認為接任總幹事是上帝安排
蕭倩文成為基督徒已有七年,而接任總幹事之位成為她決心成為基督徒的契機。2019年是她在工權會工作的第十年,她坦言當時處於工作的樽頸位,已萌生辭職念頭。加上工作經常要,令蕭倩文難以平衡家庭生活。她提到:「有時同小朋友出緊街,一有突發意外我就要去處理。」而在同年的四月,工權會
時任總幹事陳錦康中風入院,並於五月頭離世。當時蕭倩文對於去留的決定相當迷茫,她會祈禱問上帝,究竟工權會的工作是否適合自己。最後她認為接任總幹事之位是神的安排,決定欣然接受神所安排的事情。
在未成為基督徒之前,蕭倩文指自己對基督教也有不少困惑。「以前會有人拍門宣傳基督教,我問點解人生而有罪,都冇人答都到我。」直至她成為了基督徒,她明白只要自己在信仰和教會裏深入理解,才能感受上帝真正的安排。蕭倩文坦言自己的目標並不是永生,反而專心去走上帝為自己安排的道路。
▍工會曾面對家屬質疑和不信任:「幹事?咩事幹啊?」
接任神所安排的職位後,蕭倩文在工作上亦遇到不少挑戰。她提到工會起初接觸家屬時,有家屬會懷疑自己是「呃錢」,更會直斥:「幹事?咩事幹啊?」她對於當時工權會無法與家屬建立信任相當理解,但後來有更多人認識工會便更加順利。她坦言有時面對家屬質疑也會感到無力。她分享曾處理一宗清潔工車禍身亡的個案中,工友留下了懷孕中的遺孀和一位六歲的小孩。遺孀得知丈夫離世後,因無法接受立即嘔吐。這令蕭倩文每當想放棄時,也會明白對於失去至親的家屬而言,有人在身邊陪伴是相當重要。
工傷個案中有不少家屬經常難以取得合理賠償,工會在法庭上亦難以為亡者伸張正義。而聖經中的彌迦書6章8節卻提到人要行公義和好憐憫,記者問到蕭倩文會否覺得聖經的內容太過理想化在現實中難以應用,她認為兩者沒有衝突,而許多事情亦是我們不能理解和控制。她認為當人置身於戰爭和災難之中,難免會對上帝有埋怨。而作為工權會總幹事,她認為自己只能盡力而為,為家屬爭取他們應得的公義。
▍曾向上帝投訴照顧女兒太吃力
比起向上帝埋怨工作的辛酸,蕭倩文笑言自己反而會向上帝投訴照顧女兒令她太頭痛。蕭倩文有一位九歲和四歲的女兒,她分享有時照顧女兒也相當吃力,要兼顧總幹事和母親的角色並不容易。她有時會在祈禱中埋怨:「明明我返工已經好辛苦,點解家庭上唔可以輕鬆少少。」她指自己有時已對照顧女兒失去耐性,但她認為或許這是上帝希望她學習將平日工作的耐性,套用於照顧家庭之中。
蕭倩文分享有時也會帶女兒參加工權會的活動,而大女亦逐漸明白母親的工作內容。她續指女兒在街上看見工友沒有安全使用爬梯時,便會向母親直言:「咁危險嘅!」蕭倩文平日經過不同地盤和工友的工作地點時,更會反問女兒:「你望吓呢度有咩危險?」,讓女兒在生活中也能了解工業安全。
▍透過信仰學習面對死亡
雖然蕭倩文經常陪伴家屬面對死亡,但她坦言自身面對學習和死亡時亦需要信仰的協助。在蕭倩文辦公室的一個角落,可見牆上貼滿了她與母親的合照。她憶述:「我有時會望吓啲相,當佢仲喺度。」蕭倩文的母親於2014年離世,她在那段時間覺得自己根本處理不到死亡個案。而信仰便令蕭倩文對死亡有新的解讀。她指:「天家再聚呢樣嘢令我面對死亡有力量,有盼望。」而她亦會鼓勵面對工傷亡個案的家屬要有盼望:「唔係話個人走咗就咩都冇。」蕭倩文亦會經常為去世的工友祈禱,希望他們在天堂釋除勞苦,並能保守他們的家人。
文:Chl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