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期長達七年 動畫師Step因《世外》學習放下執念

繼2004年《麥兜菠蘿油王子》和2019年《大偵探福爾摩斯》的原創香港動畫電影後,先後入圍金馬獎和瑞士蘇黎世電影節的香港原創動畫電影《世外》,引起了公眾的熱烈討論。動畫中「我肚仔餓」這句對白,亦成功為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世外》美術總監張小踏(Step.C)接受專訪時回想《世外》的製作過程,強調背後有多達100人團隊的努力。她亦指導演吳啓忠(Tommy)在自己擔心動畫未能完成時給她信心:「最多做慢啲啫,點樣都會做得完。」回想起來,Step覺得:「就好似馬拉松,如果冇時間(限制),我一定跑得完。」

▍ 每秒至少需要製作八格動畫 百人團隊的努力

Step初次接觸《世外》是2019年。當年在法國安錫動畫影展中,Step看到《世外》的短片版本,並認識了《世外》的導演Tommy、編劇及監製楊寶文(Polly),之後在2022年共同開始長片創作。

現時上映的《世外》整部動畫時長為111分鐘,背後的製作需要大量人手,而負責動畫製作的團隊便有約100人。Step指每秒至少需要畫八格動畫,亦即兩至三秒的畫面或需兩至三個星期才能完成。作為是次動畫的美術總監,Step謙虛指:「個設計係我畫,但整郁佢嗰個,唔係我。」她亦強調長片動畫不是她一個人的功勞:「我只係其中嘅0.1%,其實有99%係其他人一齊做。」故事中的小鬼和小妹有千年之約,而是次動畫團隊亦一起渡過三年製作長片的日子。她指朋友笑言,今次《世外》的動畫師是小鬼,而動畫就是小妹:「我仲成日笑小鬼係千年兵,原來我自己就係千年兵。」

而今次《世外》動畫團隊的人選,Step提到並沒有特別標準,就算不是主修藝術,甚至沒有學過畫畫也可以加入。「你覺得你有能力,你就嚟in。」而同時作為理工大學設計系講師的Step,亦有讓部分理大學生參與是次製作。不過Step坦言,成為動畫師並不容易,沒有十年或以上畫畫經驗根本難以入行。加上動畫師工時長且收入不高,所以需要一定熱誠才能進這個行業。

▍ 透過《世外》學習放下執念

動畫的故事透過佛學輪迴的概念,講述「放下執念」等主題。Step指這看似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但直言自己也未能做到,是一生的學習。作為一位完美主義者,Step初初對於這部動畫的任何瑕疵也相當執着,例如會擔心設計會否太複雜,令動畫師太辛苦。Step曾經會相當自責,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不過,後來她明白一部動畫不可能百分百完美,便逐漸學習了放下:「你喺嗰個位盡咗力,咁你已經做到最好啦。」

在《世外》的故事中,只要角色有過多的執念和怨恨,便會形成「鬼之芽」。而當一個人體內的「鬼之芽」爆發,他就會成為「人鬼」。Step提到,設計人鬼時亦別有心思,每個設計也是根據角色經歷而定。例如一開始角色段兄因為飢荒而十分飢餓,所以他的胸骨便畫得比較大。Step笑言人鬼的初稿估計也畫了20-30次,才將最好版本的人鬼,呈現在觀眾眼前。

▍ 理解部分觀眾批評 「我唔會理你用咗幾多億,我淨係理好唔好睇 」

作為香港繼《麥兜菠蘿油王子》後的原創香港動畫,不少港人也對《世外》有所期望。電影於10月29日上映後,有人大讚電影催淚且有深度,但同時有觀眾批評情節散亂。對於任何評語,Step表示也樂意接受,因為她認為觀眾入場的確需要花錢和時間。她代入觀眾角度指:「我唔會理你用咗幾多億,我淨係理好唔好睇。我去餐廳食嘢,我理得你廚師用咗幾多心機,唔好食就係唔好食。所以佢唔鍾意係值得鬧。」

製作《世外》的過程中,Step坦言有時也會感到很迷失。她形容這次製作就像一場馬拉松,因為你不知道你能否完成。她指假如最後動畫未能完成,對創作者而言也會是很大的傷口。最後,Step發現一切只是自己信心不足,而這場長達七年的馬拉松,最後也成功完成。

文:Chloe

Next
Next

周耀輝新作《唱我地》關注青少年精神健康:千祈唔好睇小佢哋承受嘅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