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香港」 回歸 逾80地標建築參與 反思何謂「好城市」

去年首屆「打開香港 Open House Hong Kong」,有多座建築物打開大門,導賞團帶領參加者遊走於香港的山海與街巷之間,讓城市鮮為人知的一面呈現在大家眼前。今年第二屆即將開始,主題為「何謂好城市?」(What makes a good city?),活動將繼續與相關場地及多位建築師及設計者合作,於兩個周末打開大門,參加者將可一邊遊走於獨特的建築空間,一邊實地探索「好城市」的不同面向。據了解,活動於今午開始接受報名,反應熱烈,導賞團數分鐘內已顯示滿額,但主辦方於社交平台稱仍尚餘少量門票,大家可把握機會報名。

▍四大主題路線 探索社區

圍繞今年主題,「打開香港」繼續跟眾多場地、建築師、設計師、研究者、不同界別機構合作,精選九個類別的城市空間,以空間故事帶出「好城市」的不同面向。其中涵蓋理想居停、教育場域、歷史建築、文化創意、共融社區、生產背後、商業創新、休憩康樂、環境生態等多個類別的特色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策劃團隊特設4大主題路線,期望參加者可以按自己的步伐探索社區,主題路線以各區命名,包括:屯門河的公共藝術、深水埗:設計與建築導賞、黃大仙與樂富:庶民社區的大師印記,以及太古坊「藝遊」。場地方面,今屆新增不少特色建築與空間,包括M+研究中心、本舍碼頭、銘琪癌症關顧中心、西伯利亞大廈、翠屏河項目及香港大學大學堂等,充分展示香港的獨特與多元文化。

▍多個宗教場所開設導賞團作參觀

此外,今年繼續有不少宗教場地開設導賞團,而活動期間不同建築均會舉行導賞團或交流活動,由建築師、設計師或場地負責人詳細介紹空間設計理念、美學、歷史或與社區連結等,以下率先為大家介紹部分景點!

1.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必列者士街會所

於2009年獲評一級歷史建築物和2023年列為法定古蹟的百年建築: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必列者士街會所,是二十世紀初的最「潮」建築。會所建於1918年,除了鑊形跑道的前衛設計,還有魯迅曾演講過的禮堂,交際室、西餐廳、宿舍、圖書館、工商夜校、廚房、食堂等,還附美國建築師因西方「圍爐」文化而放進的火爐……,內裡豐厚的層次正等待你親眼「打開」。

2.突破青年村

身處城市與鄉郊之間、 位處沙田亞公角山上的突破青年村,建築巧妙融合幾何形狀與色彩,並與大自然連結。具四合院特色的營舍,露天劇場盡覽吐露港與八仙嶺景色、從純白禮堂的天花小窗可仰望白雲光影……建築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還有彩石庭園、春分茶室、藝術工作空間等,鼓勵青少年與自我及大自然對話。

3.九龍佑寧堂

九龍佑寧堂於1924年建立,是香港其中一間最早的跨宗派教會,於日佔時期遭受嚴重破壞,被日軍使用作馬廄,於1947年重開。建築呈垂直哥德式風格,建有中式金字瓦頂,正門為擁有尖拱門框的方形塔樓,塔樓以紅色清水磚砌成,上有麻石雕飾和飾邊。教堂窗戶以麻石三葉飾頂窗花格作裝飾,頂部有方角石雕窗楣。主殿頂部以木製桁架連接麻石雕花樑托,極為罕見。

4.循道衞理聯合教會北角衛理堂

有「車房教會」之稱、具有七十多年歷史的循道衞理聯合教會北角衞理堂在2017年拆卸整棟舊廈,原址重建。建築師的設計概念為:「一道生命水的河,明亮如水晶,從上帝和羔羊的寶座流出醫治萬民,經過城內街道的中央」,「潺潺活水下長康,主愛愈流愈深廣」的意境真實呈現眼前;當陽光沿著象徵生命河的玻璃幕牆流瀉而下,主愛如泉,從這方聖所而出,將整條街道每個角落都浸潤在恩典之中。

5.循道衞理聯合教會九龍堂

循道衞理聯合教會九龍堂建於1951年,建築群依山而建,佈局高矮有序、層次分明。建築以現代主義風格設計,糅合多種幾何元素,特別是呈三角形的鐘樓,上邊高掛十字架,是九龍堂的一個重要特色;地面、牆身和樓梯大量採用水磨石;聖壇設計宏偉,兩側的葡萄樹與枝子的木雕裝飾分別由玫瑰金及青金兩種不同的金箔鑲嵌而成,造型優美;聖堂採用偌大的玻璃窗設計,讓自然光能滲進聖堂。

打開香港 Open House Hong Kong @hkopenhouse

活動日期:11月22、23、29、30日 連續兩個周末

講座:1月23日晚上7時至9時:公開講座——李昀蓁(又名東京建築女子)

11月28日晚上7時至9時:公開講座——Jinyoung Lim (首爾 Open House 代表)

文:Karina

Previous
Previous

手球港隊全運會得第四 以業餘力抗職業球員

Next
Next

陌生男子假冒港大團契團友 致電騷擾不同團契和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