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紀念日悼大戰死者 牧師:記憶能帶來更新改革
1918年11月1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日子,自此多國都將11月11日定為和平紀念日(Remembrance Day),香港後來改為11月第二個星期日紀念。剛過去的星期日(9日),在中環的和平紀念碑有悼念儀式,包括英國駐港總領事戴偉紳(Brian Davidson)、澳洲駐港總領事韋嘉鋒(Gareth Williams)等出席並獻花圈,向於兩次世界大戰中英勇犧牲者致敬。
英國駐港澳總領事館發帖指出,今年是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80週年,「提醒住我哋銘記為自由而戰嘅陣亡將士,同佢哋長存於世嘅精神。」
位於中環的聖公會聖約翰座堂也在同日設「和平紀念主日」(Remembrance Sunday),當日講道的馬田貝斯(Martyn Percy)牧師指出,這追思的時節充滿故事和歷史,而記憶不是枯燥的義務,當我們記得,就能帶來更新與改革,因為在回想之時,我們再次向彼此、也向上帝重新立約,而這是一種能重塑我們對世界想像的行動。
馬田貝斯強調,紀念之目的並非美化過去,而是藉此對在世的人說話,我們要記念逝者的故事,因為這使我們的生命更加完整,這些記憶能幫助我們建造更美的世界。他指耶穌曾多次談論記憶,神連麻雀也不忘記、連我們的頭髮也數過,在於上帝,沒有任何事會被遺忘,就是我們深刻的痛楚,上帝也記得,包括那些夭折的嬰孩和他們的父母。
「上帝不會忘記任何人──那些名字刻在碑牌和牆上的亡者,還有你與我都在被記念之列。」馬田貝斯說,若上帝不忘記我們,我們也不應遺忘彼此,在紀念亡者的同時也關懷仍活著的人。他繼而指出,提醒(remind)與紀念(remember)有很大分別,前者若不小心容易令人陷入對苦痛的反覆凝視,傷口便難以痊癒甚至會潰爛,再被觸碰時便再感到憤怒。至於後者則不同,是帶著憐憫與愛的回想,記住那些上帝從不遺忘、永遠銘刻於祂心上的人。
文:LikHang
圖:英國駐港總領事館Facebook、聖公會聖約翰座堂Youtube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