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聯調查:DSE學生四成抑鬱/焦慮 三成失眠

今年中學文憑試(DSE)本月初完結,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調查顯示,四成受訪中五及中六生呈現抑鬱或焦慮症狀,另有三成受訪學生呈現失眠症狀。社聯指出症狀在學生就讀中五時已出現,是重要的警示,而學生的心理困擾亦與家庭、學校、社會等因素有關,呼籲父母和師長學會「放過自己、放過他人」,以彈性思維看待考試結果,並多聆聽學生的狀態和需要,以共情取代一味激勵。

社聯委託香港政策研究所於今年2月至4月期間,邀請13間分佈於港九新界、取錄學生來自不同組別的13間學校,每校隨機抽樣中五和中六班別在班主任課填網上問卷,成功訪問1017名學生,當中41.9%學生出現抑鬱或焦慮症狀困擾,同時呈現兩種症狀的學生亦達到24%,另外31.8%學生出現失眠症狀。

至於DSE帶來的壓力,以10分為滿分,受訪學生的平均分為7.4分,有20.9%自評壓力達最高的10分。研究亦發現,DSE帶來的壓力越大,心理困擾越嚴重,現象在女生之中更為顯著。學生的心理困擾主要來自競爭感和執著心態的提升,以及希望感的削弱,包括覺得所做的事對自己將來沒大幫助、難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等。研究亦發現心理困擾越嚴重的學生,越擔心向家人求助會有負面看法,因此更不願意求助。

調查顯示,中五生和中六生出現抑鬱或焦慮症狀的情況,在統計學上無顯著差異,社聯行政總裁陳文宜指出,這顯示相關症狀早於中五修讀DSE課程時已出現,至中六考試時壓力可能已積壓兩年,這是一個重要的警號,必須及早正視壓力源頭,並提供適時的支援服務。

社聯兒童及青少年服務總主任姚潔玲分析,家庭、學校和社會對青年的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前線社工的經驗指出,許多成人擔心孩子在競爭中落後,無意中將對成功的執著傳遞及孩子,更往往希望孩子保持積極正向,忽略了傾聽和疏導負面情緒的重要性,導致他們壓抑內心的真實感受,延誤支援時機。她呼籲父母和師長學會「放過自己、放過他人」,才能給孩子自在表達負面情緒的空間。

雖然中六學生已完成DSE考試,但姚潔玲指出臨近放榜焦慮便會「殺到埋嚟」,尤其當成績與預期出現落差時,同學的情況會更為艱難。她認為研究帶出的重要訊息,在於中五生的心理困擾情況與中六生相若,故在支援學生、家長、老師的想法上需要擴闊,或許在中五開始便要緊密留意學生的狀態。社聯建議加強跨專業合作建立無標籤的支援,並從紓解家長與老師的焦慮開始。

文:LikHang

Previous
Previous

教宗良十四世呼籲釋放因報道真相被囚記者

Next
Next

陳日君樞機已從羅馬回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