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試奪佳績順應師長讀Law 做律師7個月頂唔順辭工 再讀演藝追演員夢
「你咁多條A,梗係讀Law啦!讀演藝學院?無嘢呀?」這是舞台劇演員、浸大電影學院專業應用副教授張雅麗當年高考放榜時,老師和家人對她的期望。熱愛表演的她於是「成熟」地選擇到港大讀法律,結果當了7個月律師便辭職,再考入演藝學院學表演。雖然心裡也想滿足家人願望,但「始終我嘅生命係我嘅生命」,還是決意走上不容易的演員路。
回想讀法律的那些年,張雅麗自言成績還算不錯,刑事法和模擬法庭難不到她,民事法成績卻是「插水」。現在回想,這是因為她喜歡的不是法律,而是故事和表演。法律學生畢業不一定能成為律師,張雅麗當年卻順利修畢法學專業證書,成為一個在IFC大公司上班的律師,「我媽就好proud of個女做律師」。
結果張雅麗讀了4年法律,卻只當了7個月律師。虛榮心沒能滿足她,工作的沉悶令她「做到傻傻地」,無論多麼想父母高興,但「始終我嘅生命係我嘅生命,我嘅時間都係我嘅時間」,她最終還是「頂唔順」決定辭職,在gap year後再考入演藝學院。「其實我想直接去英國,但係我無錢......」當時家人「未嬲完」自然不會支持她,而讀法律的學貸仍在還,她笑言進演藝便可暫停還款,還可以再借。
追夢卻不代表往後一帆風順,2010年張雅麗讀完5年演藝學院, 她的演員生涯卻經歷多返轉折。畢業不久獲香港電視簽為藝人,遇上願意投資的有心人,最終香港電視卻不獲政府發牌,「唔批真係嬲,但無計啦,咁政治嘅嘢。」於是她在2014年成為香港話劇團的全職演員,2020年她辭職打算到英國發展,卻遇上世紀疫情,在封城之下完全沒有工作機會,加上情傷等多重打擊,情緒陷入抑鬱的幽谷。
那段封城的黑暗日子,張雅麗作了很多音樂創作,起初純粹為了發洩情緒,後來卻成為祝福,成為她創作音樂劇《跣》的內容,而她憑此劇獲提名今年的舞台劇獎最佳音樂劇女主角,以及香港小劇場奬最佳女主角,成為她心目中「有啲achievement嘅show」。
「由2010年(演藝)畢業到而家,我又唔係完全無機會,但係咪有好多好亮麗嘅機會?又唔係。」張雅麗以「雞肋」來形容自己這些年來演藝圈的發展,原生家庭的創傷也令她覺得自己可有可無,看不到生存在世上的價值。她說在香港當演員非常被動,「人哋唔揀你,未必因為你戲唔好,可能係你IG唔夠followers。」即使她不願想自己是「懷才不遇」,但有時也覺得自己已經非常努力,但怎樣才能成為一個亮麗的演員?
在張雅麗最近改編的舞台劇《妻迷》敘述一個不孕女子的執迷如何吞噬一切,張雅麗說自己的執迷不是生育,卻是「作為一位中年女演員苦無機會嘅迷惘與苦毒」,而該劇最想探討的,正是每個人如何面對自身的欲望。堅持是執迷還是堅毅,到底應該怎樣分辨?難道是以成敗論英雄嗎?「當你好想要一樣嘢,你唔係發白日夢,你係好努力每一日去爭取,但係事與願違嘅時候,你點樣自處呢?
文:LikHang
圖:@stfbfc(左)、@chenglcm(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