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赦之罪》電影深化討論 寬恕與和好有何不同?

你認為點先為之原諒同寬恕一個人?在一場以電影《不赦之罪》為主題的深化討論會中,有參加者分享,寬恕就是「交俾神然後痛哭一場」,有人認為寬恕與和好並不一樣。亦有參加者質疑,教會常以祈禱和讀經的方式來面對傷痛,是否只是在壓抑內心情感,對真正的寬恕並無實質幫助。

「寬恕vs和好是不同的」,有參加者寫下便利貼內容。主辦人Elaine提到,電影似乎一直圍繞「寬恕」這一主題,展現寬恕本身已極為困難,但其實「和好」更難。有參加者認為:「寬恕係我放下,願意交上呢件事俾上帝,但和好係要聯絡返嗰個人。」換言之,寬恕是一種釋懷與交託,而和好則要求雙方修復關係,重新建立聯繫。有參加者認為,人真正需要學習的,是單純地寬恕。在電影中,師母(蘇玉華飾)於教堂遇見阿樂(歐鎮灝飾)時,內心充滿憤怒。然而到了電影結尾,師母卻關心阿樂,叮囑他「食多啲嘢」,讓參加者認為,師母或許已經選擇了寬恕阿樂。

談到「寬恕」,亦有分享者想起聖經中約瑟的故事。約瑟曾被哥哥們出賣,賣給外人,最終被送到埃及做奴隸。後來,他因才幹被法老重用,掌管埃及大權。當約瑟的哥哥們因饑荒到埃及買糧,經歷一連串曲折後,約瑟最終選擇認出他們,並以親情相待,與兄弟們抱頭痛哭。分享者指,寬恕的過程其實充滿人性的掙扎,約瑟當時內心曾經歷「相認唔相認,原諒唔原諒」的掙扎。

在討論中,參加者亦分享了一些令他們印象深刻的畫面。主辦人Elaine提到:「大家都覺得阿樂孭十字架上山同背經文係一種折磨。」電影中,梁牧師(黃秋生飾)利用自己的權威,令本來對信仰一無所知、猶豫不決的阿樂相信,這樣做就是獲得救贖的方法。此外,有參加者留意到,電影中段梁牧師的車上掛著一個十字架,但到了結尾,車上卻沒有了十字架,似乎為開放式結局留下了一個懸念。Elaine對於有人如此細緻地觀察到這一點,感到驚訝。

「唔會睇完呢齣戲就話去食飯,而係想反思同埋搵人去傾。」Elaine認為電影帶出的信息沉重且深刻,令人產生反思和討論的衝動。因此,她藉此機會邀請一班基督徒聚集,互相分享觀後感。「香港人真係好忙。」Elaine亦為IG專頁「WeTreat」創立人,希望透過不同活動,讓參加者能夠休息,並重新連結自己和他人的感受與需要。7月初舉辦的這次電影深化討論會,也是希望大家能藉此有休息和反思空間。

文:Stephanie

Next
Next

9歲香港女孩攀岩 打破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