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國勇小時夢想成為太空人 從醫受爺爺影響

每年中學放榜,總有不少狀元的志願是做醫生。在早前商台訪問中,港大微生物學系傳染病講座教授袁國勇被問及是否支持狀元成為醫生時,指成為醫生需同時有天份和興趣:「有天份唔努力都唔得,好鍾意但冇天份都唔得。」

▍ 家中三代從醫 小學時對醫學書籍有興趣

袁國勇分享其爺爺和太爺均為中醫,自己長大後從醫的選擇也受爺爺影響。他在小學二年級曾回鄉住一個半月。有一次,一位昏迷不醒的病人被抬到爺爺的診所。西醫說該病人肝昏迷,恐怕救不了。爺爺在病人身上進行針灸,並在他舌頭下放了藥丸。結果,病人在一小時後便醒過來。

袁國勇分享:「病人之後每星期禮拜覆診,都會帶大隻青蛙過嚟,咁我就梗係有份食啦。」他指這次經歷相當深刻,影響他日後選擇成為醫生。在其自傳中,他亦寫到在小學三年級暑假時,會閱讀爺爺有關醫學的書籍。爺爺早猜到袁國勇長大後會踏上了成醫之路。

▍ 小時夢想成為太空人

在接受電台訪問時,袁國勇提到自己小時候有兩個夢想,就是成為太空人和獸醫。但他在自傳中解釋,當時成為太空人相當艱難,加上當時大多只有俄羅斯和美國人能做到。袁國勇對小動物也相當有興趣,但在那個年代,香港還未有獸醫的大學課程,家人也沒有能力讓袁國勇出國修讀獸醫。

他在自傳中寫到,父母在他小時便發現他對學習有天分,能自學較複雜的中文字。他亦提到自己對許多事物也充滿好奇,指好奇心對成為醫生相當重要,「其實所有醫生科學家某程度都係一個福爾摩斯,都係要解答疑難,尋根究底。」

現時醫生看診普遍相當匆忙,袁國勇在訪問中直言「好可惜」:「醫生唔應該係咁樣嘅。」不過他明白這是制度和時間問題所導致,「一個晏晝大三四十個病人,每個病人得一分鐘。」

文:Chloe

(圖片來源:《顯微鏡下看穹蒼:袁國勇自述》)

Next
Next

日本老人院首辦《鐵拳8》電競比賽 73歲婆婆以熊貓角色逆轉奪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