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戲偶逃離極端天氣 四個月行二萬公里抵達挪威
水浸黃大仙、全日黑雨、超級颱風⋯⋯全球暖化對你來說,貼身還是遙遠?今年四月,烏干達偶劇團設計了一群動物偶儡,由倫敦的藝術學生協助製作,從剛果盆地出發,走上二萬公里路「逃避」極端天氣,並在8月1號抵達終點——接壤北極圈的挪威冰原「北角」(Nordkapp)。
▍ 被忽略的剛果盆地
策劃這次「遷徙」(the Herds)的導演Amir Zuabi向《Atmos》雜誌表示,選擇剛果盆地為出發點,是別有用心。他認為,大家都認同亞馬遜雨林的生態價值,卻對剛果盆地避而不談。「有部份原因是歐洲依然剝削這塊地,因為我們對智能手機的需求(編按:手機的重要原材料鈳鉭〔coltan〕有40%取自剛果的礦脈),因為我們貪婪」。
離開剛果,動物大隊抵達尼日利亞的漁村社區Makoko。Makoko受洪水泛濫之苦多年,Zuabi認為全球南方雖然被格外剝削、更缺乏資源、更受極端天氣所苦,卻花了更多氣力去面對,「為我們提供了面對危機的知識與靭󠄆力」。
沿著非洲向北方移動,抵達倫敦、馬賽等英、法城市,Zuabi指出,「他們是主人家、嚮導,我們是客人,所以跟他們合作,某程度上都放了手」。到每個城市,都有當地的藝術家加入,甚至有新的動物偶儡加入。經過倫敦Tower Bridge時,《Atmos》記者說身邊有女人開懷說:「我們都是一班長不大的小朋友,不是嗎?」
▍ 堅持與氣候難民同行
策劃「遷徙」的團隊,曾在2021年製作敍利亞難民女孩人偶Little Amal,「步行」(the Walk)至歐洲,召喚公眾對難民危機的關注。Zuabi認為,今次「遷徙」都算是接續「步行」,因為計劃的構思是源自與氣候難民的相遇,「並非紙上談兵,不是關於自然,是關乎人」。
雖然Zuabi認為,要改變現代生活的慣性「已經太遲」,但至少可以減慢惡化。來自巴勒斯坦的他說:「有時覺得『盼望』這個概念很含糊,但世界上最『巴勒斯坦』的就是『堅持』」。他指,陷溺在末日的陰霾太奢侈,「只要以同情與慷慨去做事,一定會找到解決方法。」
文:J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