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kazine》留下的思考方式:唔好麻木

《Breakazine突破書誌》早前出版最後一期《Asking in Truth》,並在幾間書店舉行「告別式」,近日「最終回‧特展」來到大本營突破書廊,展出多期封面和編輯們的思考和提問。身為策展人的前《Breakazine》編輯陳俊桀便由美感談到自由,以至他最想從中表達的重點──不要麻木。

策劃展覽的突破書廊營運及市場主任梁敏表示,展覽不是「賣情懷」,而是希望找到書誌「可以留低」的東西,而他們覺得這正是幾位編輯的一種思考方式,這不會因書誌的完結而消失,希望透過展覽和互動,繼續書誌的發問精神。

「在日常中培養美學的鑒賞能力,除了是對生活有要求的表現之外,會否也是一種對自由的價值追求,免得自己變得麻木?今天我們有更重視美嗎?」展版上回顧各位編輯感到深刻,而且背後的提問值得問下去的實驗,陳俊桀就回顧《美感,try me》一期的實驗,當中為一對平時較少裝扮的年輕夫婦建立衣著風格,而他們在看見果效後才更敢於擁抱這種美。

陳俊桀記得那時的一宗新聞,有清潔工在垃圾房中擺放很多畫作,網上瘋傳後翌日畫作就被收起了,這令他感到大家對美感的追求好像被壓抑了。他認為,在追問重視美感這回事時,背後想講的是「唔好對你覺得唔好嘅嘢麻木」,而這個心態也可從美感講起。現在重提當時的提問,是因為仍不斷在城市中見到「礙眼」的東西,好像「大時大節」行經某些天橋時,會見到舖滿LED燈,「政府contract嘅嘢係咪都可以靚啲?」

即使見到「唔靚」的東西,好像也不影響日常生活,「照樣可以繼續食飯」,陳俊桀認為這就是麻木的開始,「好多嘢都唔影響你食飯生活,但係都好重要。嗰啲嘢係咩嚟,留返畀讀者自己去諗,但美感會唔會係一個切入點,開始呢個思考呢?」

設計展覽的多媒體設計師葉智聰也說,自己對美都有份執著,在工作上為美把關,是他要持守的事。書廊的展覽中,有20期書誌的封面掛在天花板上,原本有想過純粹展出各期封面,但設計部不希望如此單調,於是嘗試跳出框框,令書誌有飛揚和自由的感覺。

「唔好麻木於某個狀態中,要睇到有其他嘅可能性。」談到對媒體事工未來的想像,陳俊桀說書誌的核心價值在於「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其中到頭來也是想大家「不要麻木」,對於問題要看出其他可能性。不論是拍Youtube抑或「少林功夫加唱歌跳舞」,背後都是想強調這樣的一種思考方式。至於具體的形式,他暫時答不上,只能說要繼續醞釀。

文:LikHang

Previous
Previous

香港媽媽車禍亡遺4女 台灣牧師:有家庭願同時收養

Next
Next

曾後悔揭發攝理教性侵事件 葉萱終因親友陪伴走過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