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學研究:學童快樂指數上升,老師快樂指數下降


近年香港學生精神健康受各界關注,三間大學合作研究發現學童快樂指數整體有上升,但老師的快樂指數較去年下降。香港大學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教授葉柏強指出,老師壓力來源除了來自學生成績,亦因社會變動和各種行政工作而增加,建議師生透過運動紓壓,提升身體抗逆力。

▍  快樂指數變化:學童上升、老師下降

來自嶺南大學、香港大學和中文大學的研究團隊接觸3734名小四至中三學生,其快樂指數為6.85分(10分滿分,下同), 較去年上升1.55%。同時學童的生命價值感亦較去年上升2.31%。不過,將面臨升中的小六學生的快樂指數和生命價值感持續下降分別1.4%和1.28%。

在學生快樂指數改善的同時,老師面對的壓力卻增加。研究團隊接觸116位老師,其快樂指數為6.33分,較去年下降3.21%。而認為壓力來源是「學生的行為問題」和「學生學業」均錄得升幅至超過六成。

葉柏強提到自校園在疫情復常後:「老師面對住嘅精神壓力,已經去到一個比較嚴峻嘅階段。」他提到老師的精神壓力甚至同時影響學生快樂指數。他又指老師精神壓力除了源於學校追求學術成績外,社會變動和各種行政壓力亦令老師壓力增加。 他建議師生保持健康生活習慣,每日至少做60分鐘運動。

▍  學者倡推生命教育 惟學校KPI或增老師壓力

 嶺南大學STEAM教育及研究中心教授何濼生認為,培養學生的關愛、智慧、堅毅和行動的能力十分重要,但研究發現愈高年級的學生,上述能力反而愈低,建議用唱歌、探訪、講座等生命教育活動,令他們學習自處,對快樂和生命價值感亦有正向作用。

被問到推動生命教育會否同時增加老師的工作量和壓力,出席記者會的評論專家、東華學院護理學院教授林清坦言,老師壓力始終源於學校的KPI(關鍵績效指標),要處理此問題相當困難。葉柏強則認為老師的主要壓力並非來自籌辦活動,反而來自「好想幫小朋友出一分力」的期望。不過,他認為社會同樣應重視老師和家長的情緒健康。

文:Chloe

Previous
Previous

尖沙咀有大廈清潔工被食環職員票控亂拋垃圾

Next
Next

大學生修讀農務系獲家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