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社工:我們會不會太習慣做「好撒瑪利亞人」了?

「有些事情除非採取政治行動,否則完全無法解除人的疾苦。倘若在耶路撒冷和耶利哥之間的路上,旅人不斷被打傷,也不斷有好撒瑪利亞人去悉心照料,或許大家會忽略應該制定更有效的法律,來除滅盜匪。」她說這句話的時候,我們正討論著一位長期照顧者因精神壓力而送院,而他的照顧對象,則在現時社會福利制度的縫隙裡,失去了最基本的支援。

她嘆了一口氣,說:「我們好像一直在做『好撒瑪利亞人』,但那條通往耶利哥的路上,盜匪怎麼從沒少過?」

社工的工作,某程度上就是這些撒瑪利亞人的延伸,我們用時間、情感和專業,一次次為受傷的人包紮、安慰、找地方落腳;有時還會感動於自己沒變得麻木,仍然願意停下腳步。但很少有人問:為什麼那條路,總是那麼危險?那些劫匪從哪來?我們又怎樣默許了這樣的社會安排?

這不是責怪個別社工或機構不去改變制度,而是制度太大、太密不透風,有時即使我們心裡明白真相,也被日常的工作壓力拉得無力掙扎。我們習慣了用輕省的方式去處理事情,做自己能力範圍內能做的事,然後回家,說一句「今天已經很努力了」。

但有時候,我會想:當我們只顧低頭幫人包紮傷口,是不是也會忘了抬頭看看,這條路,是不是早該重修?

反思:我們是否太習慣做「好撒瑪利亞人」了?是否也需要勇氣,去問那些制度性的問題,誰在製造盜匪?誰又默許了這條危險的路一直存在?如果我們相信社工工作是關乎公義,那這份工作是否也包括拆毀那些使人受傷的根源?

註:故事內容經過改寫處理,沒有涉及實際個案

(原載於作者FB)

Next
Next

張錦雄:我之所以選擇離開保守福音派教會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