釐經伴道:在繁忙都市中的靈性實踐

係咪覺得喺城市生活,每日都好似被時間追趕,俾空間同效率壓得喘不過氣?

當代生活不斷要求我哋用時間換取空間,但猶太神學家赫舍爾(Abraham Joshua Heschel)喺《安息日》(The Sabbath)提醒我哋,時間先係存在嘅核心。而香港學者黃宇軒嘅《城市散步學》就提供咗一個方法,俾我哋喺日常中搵返精神嘅安息。原來,「散步」可以係一種現代嘅、世俗化嘅「安息日」實踐。

唔係漫無目的咁行,而係有意識咁去「閱讀」我哋嘅城市。嘗試將城市當成一本複雜而有趣嘅「文本」,細心睇佢嘅建築、探索隱秘嘅路徑、感受公園留白嘅空間、留意街角被遺忘嘅物件、解讀牆上嘅信息,甚至喺石屎森林中發現頑強嘅自然。

每一次有意識嘅散步,都係一次從「空間嘅暴政」中嘅微型出走。我哋唔再係城市嘅使用者,而係觀察者、共處者。我哋喺平凡嘅瞬間「聖化時間」,為自己喺煩囂中建立一座「時間嘅宮殿」。唔單止係放鬆,更係一種同我哋身處地方建立深刻連結嘅靈性練習。

下次出街,試下放慢腳步,揀一條未行過嘅路,專心睇下身邊嘅建築或者街邊嘅一草一木。或者你會發現,最深刻嘅平靜,就藏喺最熟悉嘅風景之中。

(原載於作者IG。標題為編者所擬。)

Next
Next

天地人:Charlie Kirk遇害後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