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公義特會Ken Wytsma談事奉者情感損耗

有沒有發現,有時若我們追求公義,會帶來情感上極大的損耗?我們明明知道上帝才是一切的依歸、真正工作的那位,卻為世界的不公義和破碎感到困擾。甚至,有時追求公義和愛的場所——教會內,也有著一些大家難以言喻的盲點。上月在The Vine Church舉行的亞洲公義特會(Justice Conference Asia),主題講員Ken Wytsma就談到基督徒服侍者面對的掙扎與困難,並以自身經歷勉勵眾人。

▍ 社交媒體的情感災難讓人burnout

Ken Wytsma是公義特會(Justice Conference)的創始人。Ken談到,推動公義神學時很容易讓它淪為口號,故此我們需要重新定義它。他解釋,公義和救恩都是我們福音的一部份,而公義(justice)和正義(righteousness)在希臘文中是同一個詞語,福音就是讓不公義的人站在公義的上帝面前,是恩典讓我們有公義。

在推動公義特會的這十年間,Ken感覺到不少掙扎。他形容,現在世界正發生情感的災難,大家都走向倦怠(burnout)的方向。例如社交媒體的發展,令人們覺得自己擁有上帝「全知」的屬性,無論身處何地的事情都可以知道,甚至直接看到很多悲劇、成為「戰地記者」,讓人感到痛苦。

他又表示,當我們總在照顧別人,卻沒有好好釋放情緒,創傷就會累積,令能量和動力消失。

▍ 慎防染上靈性場所特有的罪

Ken分享在推動別人關注公義時,曾遇上不同的困難。他曾對一些利用他人慘況來宣傳的方法感到掙扎,例如到訪海地時,他看見有機構為受助者拍照,要「宣傳」他的故事。另一方面,他患上免疫系統疾病,不時會嘔吐,他的身體更開始崩潰,後來需要服用安眠藥,但其後又用藥成癮,最後須戒斷藥癮,慢慢重建身體。當他到不同地方舉辦公義特會,向人解釋時,聽起來就像自己在抱怨一樣。

他提及已故牧者兼神學家Eugene Peterson的經歷,一次患病住院後,醫生急著讓他出院,是因為不想他在醫院染病,原來一個治療的地方卻會讓人染病。這令Eugene Peterson思考和創造了一個新詞語:「Eusebeigenic sins」(靈性場所特有的罪),例如自以為義、偽善,或是以基督之名行的律法主義。

▍ 做門徒是受苦的呼召

Ken也不斷思考,發現願意奉獻自己追求公義的人都會有一些特定狀況。首先是自以為義。他指出,門徒一詞在希臘文意思是學習者,故成為門徒須不斷學習,不應總以為自己就是對,也要願意認錯。還有失眠、自憐,如以利亞一樣,我們常在筋疲力盡時,會容易以為自己是唯一在努力的人。他指,我們須準備,有人會反對自己,而受苦也是必經的階段,門徒訓練其實是一種受苦的呼召。

最後,他用以賽亞書58章勉勵眾人,當呼求上帝時,祂會說「我在這裡」,祂的能力在我們的軟弱中顯得完全,經文也提醒我們要守安息日,懂得休息的重要。

文:Ian

Next
Next

教宗良十四世:針對信徒團體敵視和暴力日增 沒宗教自由不可能實現和平 籲釋放在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