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官立小學接受以簡體字在測考作答 校方:無意以簡體字取代繁體字
沙田官立小學早前發通告指,為照顧學生背景日趨多元的學習需要,參照教育局和考評局對公開考試的指引後,在校內測考接受學生使用「符合國家語言文字規範的正規簡體字作答」。校方指安排旨在為內地背景學生提供更友善的評核環境,同時讓本地學生有機會認識兩種中文書寫體系,但強調繁體字仍是香港教育體系的主流書寫標準,學生必須掌握繁體字,該校中文課程亦以繁體字為主。
通告在網上流傳後引起爭議。而作為官立學校辦學團體的教育局,早於2016年曾發表文章〈簡化字爭議謬誤正面睇〉,指出局方經常提醒小學應避免學生過早同時學習繁簡二體,造成識字和寫字上的干擾,混淆字形;並且一向建議只在中學階段,按照學生需要和僅在合適情況下,酌量幫助學生建立相關認讀能力,並非規範教師在常規課堂上系統地教授簡體字。
沙田官立小學回覆傳媒查詢時稱,接受學生使用規範的簡體字為校本決定,主要出於對學生福祉的考量,並無意圖以簡體字取代繁體字。校方指制定措施時已參考全港性系統評估(TSA)的處理方式,強調一直重視教導學生掌握繁體字,提升他們的語文能力和溝通技巧。校方稱明白家長的關注,將根據實際情況適時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支援,以促進學生學習。
有小學中文科老師認為,中學允許寫簡體字很大程度是因為要考公開試,尤其文科生要在限時內書寫大量文字,用簡體字會較快。不過,他指出小學是基礎教育,作為老師「希望教學生最好嘅中文」,所以會著重學生的筆畫和筆順等,希望他們從小學習承繼傳統、體現美的中文。另一方面,他指繁體字比簡體字困難很多,他也希望學生能在學習寫字的過程中,培養到做事認真、不能馬虎的品格。
該老師任教的學校也曾在特殊情況下批准學生寫簡體字,他認為是合情故不反對。他之前在北區任教,疫情期間不少跨境學生滯留內地,要在內地補習社讀香港課程,但老師會用簡體字教學,故校方有兩年特別破例,批准在內地同學考試時可用簡體字,但隨著疫情放緩和通關已經取消此做法。該老師轉校後也有學生是內地新移民,新校做法是設一年適應期,首年測考寫簡體字不扣分,但第二年便不再容許,鼓勵他們學習繁體字。
文:Lik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