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成女性曾因經濟問題節省衛生用品 過半數外傭曾以不衞生方法應對月經

你聽過月經,也知道貧窮,但當我們將兩者加在一起時,你知道「月經貧窮」是什麼嗎?有兩個團體早前分別為本港女性和外傭的月經貧窮現況進行調查。研究顯示,本港每10名受訪女性中便有1人因經濟困難而難以購買或取得月經用品,有近三成受訪女性因經濟拮据而節省使用衛生用品。另一份研究更發現,近七成受訪外傭表示購買月經用品造成經濟壓力,當中近五成五人因資源不足,以不衞生的方式應對月經需要。

▍超過六成女性曾經歷月經羞辱

國際培幼會(香港)委託聖方濟各大學,進行首份全港月經貧窮研究調查《香港月經貧窮現況分析》,今年6至8月期間,以電話訪問收集1,000名12至54歲女性的意見。受訪女性中,近四成居住在自置私樓,約三成居住公屋,近一成居住資助自置房屋(如居屋)及租住私樓,而有1.5%住在不適切居所。

國際培幼會研究顯示,近三成(27%)受訪女性因經濟拮据而節省使用相關衛生用品,曾經歷某種形式的「月經貧窮」。調查更發現,逾六成(62.2%)受訪女性曾因月事聽聞或經歷負面評論,遭受到「月經羞辱」情況普遍;近半數(49.6%)受訪者因月經困擾,表示「寧願自己不是女性」。

聖方濟各大學助理教授霍婉紅指,不少基層少女為節省開支而減少用品消耗,會採取「頻密如廁排血」或「在衛生巾上加墊紙巾」等方式,延長使用時間。這些因經濟壓力而衍生的應對策略,雖能暫緩支出,卻會增加健康風險,凸顯「月經貧窮」對女性衛生與健康造成長遠影響。

▍過半數外傭曾以不衞生方式應對月經

另外,慈善團體Free Periods Hong Kong(FPHK)則於今年9月進行《香港外籍家庭傭工與月經貧窮問卷調查》,共收集309名菲律賓及印尼的外傭回覆。調查發現,近七成(65.9%)受訪外傭表示購買月經用品造成經濟壓力,其中14.6%指壓力「極大」,55% 曾以不衞生方法應對月經需要,例如使用廁紙或布代替衞生巾,或延長使用時間。另有77.8%表示月經症狀影響工作表現,34.8%認為僱主有提供相關支援。

來自菲律賓的外傭Alexandrea表示,每月需花近一成收入購買月經用品,曾因此減少購買其他生活必需品。另一位來自印尼的外傭Anik則稱,月經在印尼被視為羞恥話題,許多同鄉即使身體不適,也不敢向僱主坦白,更不會主動尋求幫助。

FPHK共同創辦人陳鈺霖指出,外傭每日為香港家庭分擔照顧與家務工作,但自身的健康需要往往被忽視。她呼籲社會應平等看待所有來經者,推動普及月經教育與支援措施,讓每位女性都能以尊嚴、安全及健康的方式應對月經。

文:Karina

Previous
Previous

周耀輝新作《唱我地》關注青少年精神健康:千祈唔好睇小佢哋承受嘅壓力

Next
Next

被離職浸大清潔工昨會見莊臣 清潔服務業職工會:莊臣同意讓工友復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