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團契上到學生會的兩名弟兄

「最初頭好唔想上SU(學生會),上其他莊我都唔上SU,一來其實父母反對,二來係覺得好大壓力......」早在入大學之前,科大學生會副會長(內務)吳焜曜的父母已經叫過他別當學生會幹事,此外3年來第5次上莊的他也知道,學生會要處理繁重的事務,也會受到社會的關注,所以去年選擇了參與他認為較輕鬆的編輯委員會,至少只要不斷「搵料」,找出值得關注的議題,將稿件寫好便完成工作。

結果在上莊的過程中,吳焜曜看到學生會很多問題有待改進,也看到學生會本身的價值所在,而在編委的採訪中,他更看到香港仍有很多人堅持理念,堅持想要有一個更好的香港,在當中可以有更多元的聲音。他坦言現在即使是民生「小事」,很多人已不會再講出自己的想法,他希望至少在大學裡面,學生可以就自己的需要,包括考試評分制度、宿位分配制度等校政問題「出聲」,重新發現「原來我係有得講嘢」。

吳焜曜笑言3年來每次上莊,都會邀請在科大團契認識的甄柏韜一起參與,幾年來自己上過編委、天文學會等,到上第5支莊終於成功與甄柏韜做莊員。至於即將從團契團長崗位「落莊」、現擔任學生會常務秘書的甄柏韜,當初也擔心家人反對,「唔夠膽同佢哋講,知道佢哋會驚我危險」,甚至因此限制父親觀看他的限時動態,但最終競選內閣的帖文還是讓父母看到,母親一個whatsapp訊息讓他內心忐忑:「好叻仔喎,見你做常務乜乜......」

初時不知母親是真心讚還是諷刺,甄柏韜想過若然父母反對,便可能真的會退選,但「好奇妙」地,當他跟家人分享想法,一直叫他專注學業「唔好搞咁多嘢」的父母卻沒反對,令他感到神的恩典在當中。

「如果我無上團契,我一定唔會上SU。」甄柏韜指在團契「上莊」令他了解到如何處理莊務,最近團契閱讀潘霍華的《團契生活》提到要打破自己對群體的想像,這都令他意識到自己是有限的人,計劃最終未必能夠實行,很多事情單靠自己不能掌握,只能努力做好自己,並繼續尋求神的心意。

吳焜曜也提到,在團契中常討論「公義」是甚麼,他認為神將管理大地的權柄交給人,當看到世界很多事情都一直變差,他就會「好想做返好佢」。他坦言也不敢斷言神的公義是怎樣,或者他所理解的公義是否就是神的公義,但他也會想在這個地方多做一點事,即使未必做到公義,也至少要追求公平。

昨天是學生會交職典禮,正是甄柏韜那屆團契職員最後一次帶領週會,下星期開始便由「下莊」接手。在這交接期間,他也擔心當學生會幹事後,未必能夠兼顧團契生活,但他也跟團友說會盡力返團契。對他來說,學生會代表創新與多元,而團契則代表愛與接納。

文:LikHang

Next
Next

調查揭頑治抑鬱比例高於預期 促當局增加數據及早識別隱形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