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揭頑治抑鬱比例高於預期 促當局增加數據及早識別隱形患者
抑鬱症是越來越普遍的情緒病,有調查發現本港抑鬱症患者企圖自殺率,遠高於一般抑鬱症估算範圍,料本地「頑治抑鬱症」問題或比預期嚴重,而公營醫療中針對頑治抑鬱症患者的新型藥物使用率非常低,情況極不理想。團體促請政府重視「隱形」精神病患者,增加頑治抑鬱症數據統計,並提升速效藥物使用量。
▍頑治抑鬱症患者恐比預期多
香港心理社會康復協會於去年7月至10月,以問卷形式訪問了106名情緒病患者,當中61名受訪者為抑鬱症患者,其中逾8成人曾經出現自殺念頭,近3成人更曾經企圖自殺。調查亦發現,患抑鬱症四至六年的受訪病人企圖自殺比率達43%,已高於這群組中「頑治抑鬱症」平均23%企圖自殺率的國際數據。
頑治抑鬱症是指對至少兩種抗抑鬱藥物沒有足夠反應的嚴重抑鬱症患者,根據本港大學的研究,約18%抑鬱症患者在確診後六年內發展成頑治抑鬱症,按本港約30萬抑鬱症患者推算,全港有5.4萬人罹患頑治抑鬱症。國際研究指出,他們的企圖自殺率比一般患者高10倍,而上述調查反映,本港可能有比預期多的患者已發展為頑治抑鬱症,造成隱形精神健康危機。
▍促當局解釋抗抑鬱藥使用率偏低原因
協會主席、精神科專科醫生王明爍表示,治療頑治抑鬱症主要通過腦電盪治療和重複性穿顱磁刺激法治療,醫管局2023年起在藥物名冊引入新型噴鼻式抗抑鬱藥物,可以在數小時內快速控制抑鬱症患者的自殺念頭,持續使用也可以治療頑治抑鬱症患者的抑鬱症狀。
王明爍補充,公營醫療體系中有約7.2 萬名抑鬱症患者接受治療,但去年只有20名患者在公立醫院獲處方此藥物,情況不理想:「我們很想知道為何處方比率這樣低,這藥物專科醫生是可以處方,是醫生不太認識這藥物或病人不太知道可以用這藥物?還是甚麼原因呢?」
他續指,目前香港對頑治抑鬱症並沒有官方的統計數據,令這群患者變得「隱形」,患病率容易被低估,擔憂若不及早建立針對性的管理和治療方案,任由頑治抑鬱症患者隱沒在輕度抑鬱症中,會造成隱形健康危機,不止對患者及其照顧者不利,長遠更會加重本港醫療負擔。
文:Kar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