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擁抱青少年軟弱的教會

青少年嘅世界日新月異,有冇感覺到青少年事工愈嚟愈難做,做到好氣餒?有神學院老師直指教會要勇於面對年輕人生命的掙扎,接觸他們軟弱的地方,與他們同行;而不是避而不談,只為他們的成功鼓掌。

「我哋好努力設計好多活動俾我哋嘅年輕人,好想貼近佢哋嘅世界......但又總覺得有啲嘢我哋好似觸碰唔到。」這個可能是正在做青少年事工的人的心聲。中國神學研究院神學科助理教授陳曉琪,上週五(9日)在青少年牧養講座上分享現今教會應有的青少年牧養方向。

▍  與青少年坐在迷霧中

同時是神學院青年事工策略統籌的陳曉琪,從接觸青少年的經驗中發現香港的青少年面對著龐大壓力:學業競賽、身份迷失、對前景的焦慮等。「我哋同年輕人走得愈近,就愈感受到佢哋嘅內心深處,有一種好似傳道書一樣嘅虛無。」

陳曉琪指青少年在成長階段,內心會經歷掙扎、不安、焦慮。她認為教會不需急於舉辦更多活動去填補他們內心的虛無,而是要有勇氣與他們一起「凝視虛無」,承認和面對生命中的掙扎,聆聽他們的故事。

▍  只為勝利者鼓掌的事工?

「榮耀神學」是傾向成功、健康、力量的神學觀,著重在成果中尋找上帝,證明神的同在和祝福。陳曉琪擔心教會文化不知不覺以「榮耀神學」為主導,「喺呢種神學底下,一切軟弱同生命嘅限制都被視為無信心、唔屬靈、得唔到神喜悅。」

相反,馬丁路德的「十架神學」讓人知道,上帝並不在榮耀和能力之中,而是在受苦和死亡的十字架中。「貼地、好玩、有型,都同佢哋嘅掙扎無關係。」陳曉琪提醒,教會應了解青少年真正的需要,「我哋係咪真係接觸緊一班被世界遺棄嘅青少年?」

▍  與青少年同在的教會

比起精彩豐富的節目,陳曉琪認為青少年更需要成年人真誠的陪伴。「其實我哋唔需要俾快捷嘅回應,或者廉價嘅安慰,可能佢哋只係需要簡單嘅回應。」她認為青少年事工應著重建立真實的關係,成為擁抱青少年,願意與他們同行同在的教會。

文:Betsy

Previous
Previous

巴勒斯坦日常:軍人追趕孩子是平常事,處決也是每日發生

Next
Next

福音足球隊葛士寶勇奪丙組亞軍 來季升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