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會內的性騷擾 問題不只在於性別更在於「權力」
教會不時爆出性騷擾醜聞,3月底公佈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顯示,過去一年,共有38間堂會曾處理性騷擾個案,其中有1.4%、18間執行紀律,比2019年下跌4個百分點。香港基督教協進會正就教會防治性騷擾政策搜集進行調查,該會執行幹事曹曉彤指出,性暴力事件往往被簡化為私領域之間的糾紛,而忽略了背後涉及權力差異。她近年開始嘗試聆聽加害者的聲音,尋求在受害者與加害者之間建立更公平的對話。
▍性別暴力不是私領域小事
曹曉彤表示,許多人遭遇到性騷擾時,會對自己的感覺感到困惑,懷疑會不會是自己太多心,更常有人會將性暴力劃分到私領域,說性騷擾是「小事」令受害人難以求助:「當佢講出呢件事嘅時候,有好多feedback會話可能係佢私領域同私德上嘅問題,係兩個人之間嘅事情,將性暴力變成男女感情糾紛。」
談論性暴力往往著重在「性」字上,曹曉彤卻指絕大多數性暴力事件源於不平等的權力關係,其中一方試圖利用較大的權力達到性脅迫,部分教內有影響力的人物,利用別人的信任而犯案:「加害人嘅職權、影響力、歲數都係屬於權力的一部分。佢應該要有一份權力嘅自覺,唔係話大家咁高咁大,好似好friendly,去模糊親密關係嘅界線。其實牧者要清楚意識到自身嘅權限。」
▍受害者與加害者的天秤有沒有辦法平衡?
在處理性暴力和性騷擾事件時,曹曉彤指出以往大多會把焦點落在受害人身上:「以前會覺得受害人講嘅嘢我地就要相信,要去諗件事點樣去幫助受害人。」但加害者的聲音真的完全不用被聽見與理解嗎?曹曉彤近年來開始嘗試去聆聽加害人的聲音,她引述不少加害者會反映:「佢地會話雖然我有做,不過我都應該要有一個公平的trial,你都聽下我個版本吖。」
曹曉彤又補充,研究目的是想找到方法令受害人得到公道,同時亦令加害人真正意識到自己所犯的錯。她自知這想法過於理想化,但她願意用盡氣力去做:「就算佢坐咗監,唔知錯都係冇意義,佢要明白佢一句:『可唔可以摸下你個胸』或者再嚴重啲嘅行為係有咁大impact,呢個先係我真正覺得講性暴力要傳達嘅message,就係講respect。」
文:Kar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