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2國際希望日:提醒大眾在絕望中抱有希望
你是否曾因感到沒有人關心你,或者社會的狀況,感到沒有希望?今日(7月12日)是首屆國際希望日(International Day of Hope),在這節日要做些麼呢?如字面意思,這節日期望無論男女老少,每個人、每個教室、每家企業以及每個政府,都能因為這個節日認識到「希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醒大眾在絕望中仍要抱有希望,因希望是引導我們度過逆境的光芒。
聯合國大會在今年3月4日訂立每年7月12日為國際希望日,議案由吉里巴斯駐聯合國大使館發起,它以國際良心日與國際幸福日為基礎,強調希望與幸福作為全世界人類生活中的普遍目標和願望的重要。吉里巴斯駐聯合國大使Teburoro Tito公開說明:「希望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是進步的心跳,是引導我們度過逆境的光芒,是建立和平和永續發展的基礎。」
現時全球局勢動盪,包括印巴衝突加劇、俄烏戰爭持續,以及中東地區緊張。此外,美國的政策變化以及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全世界似乎都處於絕望和困惑中。聯合國認為,當全球公民擁抱希望,並為更美好的未來採取行動時,才能創造出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即使在最艱難時期,抱有希望是一種改變的力量,希望可以彌合分歧,也可以推動進步。
聯合國期望在今日,鼓勵大家將樂觀轉化為有意義的行動,包括輔導年輕人、清理公共空間、探望鄰居,或參與心理健康義工服務,在課程、會議或信仰聚會中融入關於希望的思考,激發持續的對話。每一個微小的舉動,無論是發自內心的交談、善意的舉措,還是片刻的教學,都有助於傳播希望感。
我們不妨在今日想想,自己可以做些甚麼行動,為人帶來希望?
文:Kar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