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子沉溺網絡 嚴父出奇招迫讀書 醒覺問題出於自己
「你對你個仔好似對寵物咁喎,你要佢乜都聽晒你話咁。」Patrick的兒子Michael自升上中學後成績一落千丈。Patrick因擔心兒子,用嚴厲高壓的方式迫他溫習,結果反而令Michael變得反叛,沉迷網絡遊戲,終日留連網吧,初中更多次留班,險些被踢出校。直到聽到社工上面這一句話,Patrick才發現原來問題出於自己,是他一步步令兒子沉溺網絡之中,其後決心改變。
▍ 嚴父出奇招迫兒子讀書:鎖wifi、安排全科補習
Michael升上英文中學後,因為要用電腦做功課,開始接觸網絡世界,被電腦遊戲吸引,日夜顛倒地打機:「嗰期成績差,情緒波動又大,成日同學校老師爭執,又留班。嗰陣幾乎無返屋企瞓,就係返學見社工,放學去網吧。」愛子深切的Patrick開始施出各種「奇招」:在兒子床尾貼「考試倒數日」、為防兒子通宵打機便將家中wifi上鎖、安排密密麻麻的補習等。
「當時就厲害啦,我諗我自己都頂唔順。除咗體育科,佢全部科都有補習。」Patrick怕兒子跟不上學習進度,便施加很多壓力在Michael身上。另一邊廂,Michael的媽媽採取縱容態度,父母因管教方式出現分歧,家人矛盾愈來愈大。同時,Michael與父親進入敵對狀態,缺席補習班,每日放學回家洗澡後便到網吧打機,吃杯麵當晚餐,早上再回學校。
▍ 父親:原來自己也「沉溺」變成魔鬼 徹底改變態度
「原來我都『沉溺』咗喺佢個沉溺入面,我變成咗魔鬼。」父子維持敵對關係一段時間,Patrick發現狀態僵持不下,決定向社工尋求協助,聯絡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網開新一面 - 網絡沉溺輔導中心」。社工Allen邀請Patrick加入家長組,進行工作坊和分享,Patrick逐漸發現問題出於自己。「Allen問我:『其實你有無諗過尊重佢?』嗰陣我醒一醒,原來我忘記咗佢係一個人,佢係我個仔。」
被社工點醒後,Patrick決定徹底改變自己的態度,不再強迫兒子去補習班,滿足自己的期望。「由今日開始,我唔會再安排補習班......倘若你認為有需要,我哋一定支持你。不如你嘅生活就交返俾你自己管理。」他又向兒子坦白自己已向網絡沉溺輔導中心求助,希望兒子能夠與社工Allen見面。
「我覺得成個人好似輕咗......壓力細咗好多,我嗰陣發現就算我成績差都唔會好大壓力。」爸爸的改變令Michael如釋重負,感受到父親的尊重和信任。雖然Michael仍然日夜打機,但他開始放下對父親的戒心,又向Allen敞開心扉。當時開始流行電子遊戲機,Allen說服Patrick在家添置一部遊戲機,「用一部機,治一部機」,至少可以令Michael留在家中打機,不再到網吧。
▍ 由沉溺足球遊戲到加入足球校隊
升上高中後,Michael雖然沒有去網吧,但仍日夜在家玩FIFA足球遊戲。「你喺呢度踢得咁過癮,你估你喺真實世界踢成點呀?」Patrick也意想不到這句說話能激發Michael離開遊戲,走到球場「踢街波」。Patrick看他對足球有與趣,便鼓勵他到青少年足球訓練學校,又推動他加入足球校隊。Michael果然熱愛足球運動,即使仍然喜歡打機,但也花了很多時間去足球訓練。又為了繼續留在校隊,開始注意自己的成績,盡量不被踢出校。
「我見佢打得咁過癮,我又打埋一份,先知道原來有啲遊戲係唔可以話停就停。」有一段時間,Patrick更和兒子一起玩槍戰遊戲,父子關係開始更加親密,Michael形容「好搞笑,兩個同學加埋我爸爸一齊打,好似朋友咁。」Patrick發現自己從前常常想方法「治」他,但其實「父母要相信自己嘅產品」,孩子有能力管理自己的生活。「我哋父母要做嘅嘢就係陪佢哋去經歷,例如喺球場陪佢(俾蚊)咬到豬頭咁......無論佢幾曳都好,其實都想有人去尊重佢。」
最終Michael順利完成中學課程,如今已經29歲的他,與父親就如老友一般,無所不談。離開中學後,Michael仍然熱愛足球,更曾經與朋友組隊參加本地比賽。他對爸爸說:「多謝你當初願意踏出一步去改變,令我哋嘅關係變好。」
Patrick父子的故事被收錄在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的新書《我和我的孩子怎麼了:家中熟悉的陌生人》,服務處提供網絡沉溺支援服務達20年,期望這些真實的個案故事能夠讓大眾明白青少年成長的掙扎,也讓受網絡沉溺影響的家庭看見曙光。
文:Bet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