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在職照顧者每日照顧時數達6-8小時 等同「雙重全職」 退休照顧者陷入「以老護老」

今年2月,一名78歲老翁倒斃家中,被揭發一名44歲的智障兒子「伴屍」多日。社會上不時出現照顧者悲劇,有調查發現有10%在職照顧者每日照顧時數達6-8小時,等同「雙重全職」,而退休照顧者則普遍陷入「以老護老」的趨勢。有在職照顧者表示難以兼顧工作及照顧責任,最終轉為兼職工作。有退休照顧者則因丈夫有攻擊行為而不敢回家。

▍ 在職照顧者:「成日要請假照顧媽媽,擔心公司對自己嘅評價」

曾為在職照顧者的Sue,需照顧患有長期病患及癌症的母親。Sue本來從事活動籌備工作,但自從父親2022年因疫情離世,她便要擔起照顧媽媽的責任。要同時兼顧工作和照顧媽媽,Sue指自己要承受家庭和工作壓力。她時常要請假陪媽媽到醫院覆診,因此擔心影響工作進度,經常請假的她也會覺得「唔好意思」,又擔憂公司對自己的工作評價。

在母親病發初期,Sue仍能兼顧照顧媽媽和全職工作。當時她亦有聘請僱傭幫忙照顧母親,並一起到醫院學習為母親以鼻胃喉餵食。但後來考慮到工作繁重,Sue選擇辭去全職,轉為可在家工作的兼職。雖然兼職的薪金和福利比起全職較少,但兼職能讓Sue彈性工作,在工作同時亦有時間照顧母親。

Sue的母親於上年5月離世,放下照顧者重任的她逐漸回復社交生活,狀態復原才準備重新進入職場。回想經歷,Sue提到在職照顧者需要精力和金錢,期望僱主能體諒照顧者情況,協助一同建立友善職場,實踐「照顧不離職」。

聖方濟各大學暨照顧者研究及發展中心總監莊明蓮教授建議企業應制定支持在職照顧者的人力資源政策,並為照顧者提供彈性工作安排、照顧假及遠程工作模式。同時提供彈性支援服務,令照顧者也可以擁有「me time」。

▍ 丈夫現攻擊行為 68歲照顧者「唔敢返屋企」

退休照顧者阿英今年68歲,丈夫患有地中海貧血及認知障礙症,三年前在家中跌倒。阿英肩負起照顧丈夫的責任,起初她很有信心能照顧丈夫。可是不久後,阿英的丈夫病情惡化,情緒暴躁,「我先生60公斤,我40公斤,我扶佢起身好辛苦,我好驚佢又再跌倒。」丈夫甚至出現攻擊性行為。阿英形容照顧丈夫時一度「抖唔到氣」、「唔敢返屋企」,當她找親友傾訴,親友卻回應「照顧先生係你應該做嘅事,你諗太多啦。」

後來阿英成功申請日間暫託服務,丈夫每星期有三日會到暫託中心,晚上回家居住,減輕阿英的壓力。愛羣長者社區支援及護理服務服務總監黃銀中建議,服務機構可提供彈性較高的暫託服務。機構亦可延展暫託服務至晚間或假日,甚至發展家居暫託,讓服務者到居住地照顧受託者。阿英認為建議「可以接受」,又認為有人可以幫手照顧先生,可為她減低壓力,「因為平時我廿四小時對住佢。」

照顧者大多分為在職和退休照顧者,而在職照顧者大多需要面對工作和照顧者的雙重壓力。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建議政府推動友善職場政策,助照顧者實現「照顧不離職」,又建議服務機構推行彈性暫託服務,緩解照顧者壓力。

服務處於2024年10月至2025年4月進行在職與退休照顧者壓力調查,訪問近800名照顧者。調查發現,291名在職照顧者的壓力總分平均值為 19.50 分(滿分 32 分)。當中近兩成(16%)每週有21-40小時同時擔任照顧者,等同再做一份兼職。有10%照顧者的照顧時數,更高達41-60小時,等同「雙重全職」。

文:Betsy、Chloe

Previous
Previous

匈牙利中世紀修道院古籍爆蟲患 縱修復亦恐難復原貌

Next
Next

YoungMan牧師:天災人禍關上帝事?與其質疑,不如用愛陪伴苦難的人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