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署社區牙科計劃對象包括無家者 同路舍:須對無家者嚴峻生活有足夠理解

衛生署最近推出社區牙科支援計劃,為弱勢社群提供洗牙、杜牙根、鑲假牙等服務,沒有年齡限制,比起關愛基金的牙科服務,受眾人數增加至約170萬,當中包括無家者。有關注無家者組織的代表歡迎措施,但認為署方先要對無家者嚴峻的生活有足夠理解。

同路舍的項目總監吳兆康指,政府關注無家者固然「是好事」,但仍有隱憂。例如洗牙、補牙收$50還好,但對無家者而言更重要的鑲牙,他們卻未必負擔得起$500,通常都由機構代出。經社工轉介,仍需牙醫評估才能整牙,頗為需時,而無家者主要聚居於西九龍,排期或會需時更長,所以最後「大機會繼續由機構相熟的私家牙醫處理」。何況即使配到假牙,無家者都很難保養假牙,隨時5星期就已經丟失或整爛,如果配完一次要隔5年才能再配,未必有用。

「配完牙丟失假牙、治療後無覆診,就業後再失業、上樓後再露宿,都是無家者日常」,如果對無家者嚴峻的真實生活沒有足夠理解,吳兆康認為「有可能浪費」政府投放的資源。

▍ 無家者牙科需求大  惟計劃申請手續繁複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連瑋翹今日接受港台節目訪問指,牙科支援的服務全面,但申請手續仍然繁複。譬如在職勞工或者基層,要先向醫管局申請收費減免,過程需要每個家人做資產審查,為時一至兩個月。他指,無家者的牙科需求很大,但睇牙往往需要呈交各種證明文件,例如經濟、地址證明,如果社區牙科計劃可以豁免這類證明,對本身睇牙意願不大的無家者「會好大幫助」。

而且,連瑋翹說,因為無家者太耐無做牙齒檢查,可能一檢查就有6、7、8、9、10隻牙都有問題,所以他連瑋翹認為,如果補牙的「牙數」可以不限於三隻,會更加好。

▍ 僅78個服務點  倡與私家醫生合作

衛生署牙科服務主任許美賢醫生接受港台節目訪問時則指,無家者給她的感覺是比較「被動、隱蔽,無攞政府資助」,所以署方跟8至9間服侍無家者的機構合作,希望由社工幫手聯絡。洗牙只收取$50行政費,而鑲假牙就收$1000的「共付額」,如果有經濟需要,可以減半至$500。

香港牙醫學會會長陳超余在同一節目指,關愛基金有1000個醫生參與,服務點有1800個,但衛生署今次的計劃只有78個服務點,「如果可以同私家醫生合作,用到民間力量,增加服務點,相信會事半功倍」。他又指,如果要跨區就醫,長者交通勞倦,會減低睇病的意慾。

文:Jon

Previous
Previous

公務員點睇飲大陸水?

Next
Next

台北牧師為信徒拍人像照 輯成《光成微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