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論壇:學校政策過度損害學生權利?
校規的原意是維持學校秩序,但現時香港學校的校規卻未必對學生有效,反而損害他們應有的權益。「童夢同想」上星期舉辦為期兩天的「我有嘢想講」兒童論壇。有三位學生代表以英語發言,討論學校政策過度控制對學生權利的影響。學生吳嘉文反問:「呢啲校規係真係幫到我哋,定只係為我哋製造恐懼?(Do these rules really help us ? Or do they just create frustration?)」
▍ 學生:午膳被要求安靜 損害兒童權利
同學在論壇上提到,兒童也有表達自己的權利,而學校的過度控制會令損害學生心理健康,亦會影響學生的創意。她們分享,學校會在午膳時間要求學生保持安靜,她指這違反了《兒童權利公約》第十三條:兒童應有自由發表言論的權利。她又提到學校設有不同閉路電視,令學生失去私隱。同學認為學校應只在需要時檢查閉路電視,保障學生私隱。
同學有試過向老師反映太多功課,而得到的回應為”stop being lazy”。而她們亦提到,有次老師在責罵學生前,不願聽改學生解釋。學生陳悅恩直言:「我覺得個老師好衰。」同學認為學校應教導學生負責任,並非以過度控制的方式去規管學生。
▍ 家長和學校控制源於恐懼
教育大同聯合總幹事何美儀對於同學在論壇中勇敢表達表示欣賞,問到學生對於表達意見會否有壓力,學生們指不會,又指自己有權利表達意見。
不過,何美儀認為老師和家長對學生過度控制也有原因。她對代表發言的三位學生說:「control(控制)來自fear(恐懼),佢哋係驚你哋唔識選擇,以致唔好嘅結果發生喺你哋身上。」加上學校也有各自的管理需要,她提醒學生同時要尊重為他們作出選擇的大人。
▍ 學生認為現時學校沉悶和過份控制
何美儀笑指,學校對三位同學而言就像監獄。她請同學以形容詞形容現時的學校,她們用到「overcontrolling」(過度控制)和「boring」(沉悶)等字眼。何美儀亦問到同學理想中的校園是怎樣的,同學回答:「我哋想老師畀學生講出自己嘅諗法,(而家)好多時都幫我哋決定做啲咩嘢。」學生陳悅恩便指:「(希望)老師會問咗我哋想唔想做嗰啲嘢先,例如體育堂打basketball,會問我哋想唔想打。」同學亦同意學生要遵守校規,但認為校方不可過度控制。例如天氣寒冷時,她們希望學校可批准學生穿hoodie回校。
香港教育大學冼曉峰教授認為學生有被教育和保護的權利,同時亦有開心的權利。他指學生要運用表達的權利,以適當途徑分享自己的想法。他解釋,當學校營造開心和溫馨的環境,老師和校長也會歡迎學生給予不同意見。不過他強調自由和責任是互相對稱,老師和學生也有責任遵守共同定下的規則。
文:Chl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