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精英班先係好?非三大不讀?學生論壇駁斥精英主義
讀書要入精英班、入大學才有前途。這些想法一直潛移默化地影響不少香港學生。關注學童自殺學生聯席於近日舉辦了青年論壇,由一眾「青年大使」討論教育制度對香港學生的影響,建議學校取消精英班制度並提高應用學習課程的認受性。學生Phoebe在論壇中反問:「教育應該係培育人,唔係淘汰人,呢個社會係咪我哋想要?」
▍ 「教育制度只是保留一班精英」
上月文憑試(DSE)放榜前的一晚,考生Phoebe一夜未眠,整晚擔心未能入讀心儀科目。當學生面對沉重的壓力,Phoebe更認為青少年在社會中並沒有溫馨和安全的環境,可以好好表達心聲:「個社會就係不停逼佢哋讀書,邊有人攞時間出嚟聽佢哋心聲?」她提到香港社會偏向擇優取錄,只有成績好的精英能夠留下來,但她認為教育的作用應是培育,而非淘汰學生。
即使已考入大學,也有學生無法脫離「精英」的迷思。今年大學三年級的Hebe當年考入教育大學主修心理學,雖然對於科目也有興趣,但為了要進「三大」和不想家人失望,她選擇重考DSE並轉讀科技大學的社會科學。自言受到「精英主義」影響的她,曾經認為「讀書係我嘅一切」,甚至因而放棄自己喜歡的音樂。沉澱過後,她才發現讀書非唯一出路。
▍ 建議取消精英班制度
學生對於成為「精英」的執著,或許在中學分班時已經種下。另一青年大使方潔華引述有研究指出,被編為「差班」的學生對學校歸屬感低,更會與「精英班」學生互相定型,若轉為混合分班,學生在學業、自信和人際關係方面都有所改善。她建議取消將學生分等級的精英班制度。
現時DSE除甲類高中科目外,亦設乙類應用學習科目,但以「達標」、「達標並表現優異」等匯報成績,最高可等同甲類科目的4級成績,但並非所有大學課程都認受該成績。Hebe認為,這隱藏了主流科目較優越的信號,建議提升APL課程評核,最高可達致5級至5星星,與主流科目看齊,避免單一的教育路徑,令香港各方面也可以孕育人才。
文:Chl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