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恩邨精神病母子收房署遷出信後自殺 何永賢:已情理兼備處理 葉兆輝:需多溝通理解

天水圍天恩邨一對患精神病母子涉在申請公屋時未如實申報資產,去年11月遭房屋署要求遷出,在青山醫院發證明書建議容許二人繼續居於該單位後,上訴委員會今年3月確認「遷出通知書」,兩母子分別於4月和7月墮樓身亡。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昨表示已「情理兼備」處理個案,日後或會物色有醫學背景者加入上訴委員會。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認為,問題不在於醫學,而是對弱勢社群的敏感度和同理心。

何永賢昨在港台節目說對事件感難過,強調房署人員已在過程中盡量協助,包括轉介社署、協助申請中轉屋等,亦有表明遷出日期可以暫緩。就該個案,何永賢指住戶在2012年申請公屋時,未有申報他們擁有兩塊價值逾70萬元的土地,不符公屋申請資格,當中確有瞞騙情況,認為房署的處理已情理兼備和盡量平衡。對於與有特殊需要的住戶溝通,她表示日後會為房署人員提供更多訓練。

對於上訴委員會的組成,何永賢指現時委員主要來自法律界、社福界和教育界,日後或要物色多點醫學界人士加入,令上訴委員會加入醫學角度意見。她指上訴委員會可以確認、修訂或取消「遷出通知書」,而即使住戶對上訴委員會裁決不滿,亦可以向法庭尋求覆核,形容制度設計「好完整」。

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形容事件不幸,又指若不同部門間的資訊能互通,處理個案時便能有更完整的資料,提供最合適的方案。對於何永賢指會在上訴委員會加入醫學界代表,葉兆輝認為「唔係要加咩代表」,因為問題不在於醫學,而是對人的關心和情理兼備,但各人理解不同,「你嘅情理兼備同我嘅情理兼備可能唔同」,故重點在於多溝通多理解,在處理中展現人文精神,建議為上訴委員會成員提供培訓(orientation)。

文:LikHang

Previous
Previous

尼泊爾Gen Z示威抗議政府封鎖社交媒體遭警力驅趕至少19人死

Next
Next

香港去年自殺率上升 每10萬人有14人自殺 25至39歲男性、弱勢群體、助人職業高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