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去年自殺率上升 每10萬人有14人自殺 25至39歲男性、弱勢群體、助人職業高危

今日是世界防止自殺日,香港大學防止自殺中心聯同生命熱線公布,本港去年的自殺率上升至14.1,即每10萬人就有約14人自殺,超出國際水平,中心總監葉兆輝表示,當中增幅最明顯的群組是25至39歲的男性,而在經濟不景下,未婚、無業,以及低技術的弱勢群體情況值得關注,而老師、醫生等助人職業者的求助意願往往較低,亦是高危。

據死因裁判法庭提取的數據,25至39歲港人的自殺率由2020年的10攀升至去年的14.4,當中失業者的自殺風險是有工作的人的5至6倍,而自殺主要原因是財務問題,其中超過40%有債務問題。葉兆輝分析,當經濟環境欠佳,自殺風險亦會增加。他指出,25至39歲男性的自殺率升幅尤其明顯,由17.9急升至23,當中較多是未婚、無業,以及低技術的弱勢群體,需要社會更多關注。

生命熱線執行總監吳志崑分享一名20多歲男士致電求助個案,這位任職外賣送遞員的男士因收入不穩定,經濟困難令他與家人關係惡劣,情緒受到極大困擾。在傾談過程中,他向義工表示有自殺想法,打算選擇衝出馬路。義工在傾談中聆聽其需要、紓緩他的情緒,並鼓勵他接受個案跟進。該會輔導員在6次面談中,集中協助他整理工作經驗和學習與家人重新建立關係,最終情緒得以改善並解開心結,繼續面對工作和與家人關係。

至於備受關注的學生自殺情況,去年15歲以下的自殺率較前年下降約46.7%,葉兆輝形容此數據有改善令人鼓舞,但15至24歲的自殺率仍維持在高水平,值得關注。對於現行三層應急機制,他認為能為精神健康問題學生提供及時幫助,但對整體防止自殺影響有限,因為自殺學童中僅25%有精神健康問題,其餘75%是機制未必能覆蓋。

去年有老師在校內自殺引起關注,吳志崑表示,過往入校除了接觸有需要學生,也會關顧老師的身心健康,接觸的不少老師本身也面對很大壓力,「如果佢自己狀態都唔好,咁點樣關顧學童需要呢?」葉兆輝坦言,推動防止自殺工作時,也將不少責任放在老師身上,但不少老師本身的精神健康也欠佳,呼籲學校和當局多為老師保留空間。

葉兆輝續指,從事助人職業者的求助意願較低,例如老師、紀律部隊、醫生等,雖然他們也屬於高收入,當他們面對問題時,其實是比較高危,因為他們可能從未試過尋求幫助,或者是面子問題,也可能是不希望「整花record」影響晉升等。他認為,在職場上做到精神健康友善,也是非常重要。

文:LikHang

防止自殺熱線:
生命熱線 23820000
明愛向晴軒 18288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 23892222
撒瑪利亞會 28960000

Previous
Previous

天恩邨精神病母子收房署遷出信後自殺 何永賢:已情理兼備處理 葉兆輝:需多溝通理解

Next
Next

「終於有日可以平反un腳」Un腳大賽參加者:反思生活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