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貝芝鄺偉勝演出談「彈得巧妙」與音樂事奉
你有沒有在教會聽過現場演繹的爵士樂詩歌?又有沒有過傳統詩歌可以有jazz version?
觀潮浸信會早前舉辦了以「彈得巧妙」為主題的音樂會,其中一場邀請香港鋼琴演奏家張貝芝(Joyce Cheung)及其樂手,和馬來西亞作曲家和製作人鄺偉勝(Victor Kong),現場演奏多首詩歌和樂曲,其後更分享作為基督徒音樂人對於事奉的看法。他們均曾經歷事奉至倦怠(burnout),最後發現須認清焦點,並知道自己的恩賜都是神所給予的。
在音樂會中,他們首先演奏了由Victor編排的詩歌medley,包含兩首由他所寫的詩歌。Victor專程為著這次聚會作出這個編曲。在鋼琴、數碼鋼琴、低音結他、爵士鼓的合奏中,加上獨白及視覺效果,讓人重新感受詩歌的美和力量。
其後,團隊亦演奏出重新編曲的經典詩歌〈Amazing Grace〉、〈感謝神〉、〈As the Deer〉、〈This is My Father’s World〉,以及由Joyce所寫的樂曲〈Church〉。最後,亦有與會眾一同敬拜回應的部份。
▍ 「彈得巧妙」是彈得「啱啱好」
在分享會部份,Joyce指主題「彈得巧妙」是指要彈「啱啱好」的東西,在不同場合彈出合適的音樂。那不是技術上的東西,而是要知道那個場合需要甚麼。她很珍惜每次在演出和事奉後別人給予的反饋,讓自己學會平衡。Victor認同,並認為要理解不同場合的功能是甚麼、事奉中與神的交流是如何。他覺得需要好好運用上帝給予的恩賜,成為忠心的僕人。
▍ 曾經burnout 須理清焦點
事奉路上,每個人總有跌碰的時刻。過去每當有別人邀請,Victor就會答應事奉,結果令他經歷burnout。另外,在事奉中他也學會怎樣與人溝通。希望用盡恩賜的Joyce同樣曾經歷burnout,「但其實會有『冇得再畀』嘅時候,即使係彈琴」。雖然未必有人察覺,但自己會知道和覺得很累。她覺得事奉更重要的,是自己與上帝的關係。她也會思考自己除了彈琴外,也可嘗試參與其他事奉。
▍ 恩賜和能力是上帝所給
Victor又分享,如何平衡「彈得巧妙」和「以上帝為中心」也是一個掙扎。為主做好看似是應該的,但甚麼才叫「excellent」?那個程度是自己界定的,是為了神、為了別人怎樣看自己,或是為自己的安全感?他認為這些都需要釐清。Joyce也認同會在意別人怎樣看自己,不可能不在乎,但最終要知道做好自己就夠。她也會知道,自己彈琴彈得出色,都是神給她的,「我有時間練琴其實都是神給我的,所以我會做我最好的」。
事奉總有狀態差或burnout的時候,作為音樂事奉者,他們有甚麼方法走出失望?Victor會想,雖然自己狀態不好,但練習時或正式事奉時,他會提醒自己先放下,慢慢要自己投入敬拜,這是要操練的。而Joyce則認為,每次教會崇拜完結都會給自己一個recharge(充電)的感覺,因為看見整個團隊用心、合一地做好一件事,她形容這「很美麗」。
文:Ian
(圖:觀潮浸信會、聖樂服務社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