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宛如修羅場?

踏入九月又是開學時候,你對大學生活有期望嗎?還是覺得又要回到修羅場?

港大團契9月2日的開學崇拜中,中國神學研究院教務長張智聰博士以「修羅場」形容大學生的處境,充滿衝突、混亂、競爭與掙扎。但他以詩篇卅四篇勉勵學生,困苦並不意味著絕望。相反,它能成為我們經歷神、學習敬畏、甚至把傷痕化成對他人的祝福的契機。

▍  無須刻意迴避痛苦

詩篇卅四篇是大衛逃避掃羅追殺時所寫的詩,詩中邀請「謙卑的人」一同高舉耶和華——「謙卑的人」其實也能夠被翻譯成「困苦的人」——而大衛之後再寫道「這困苦人」曾呼求耶和華,「耶和華就垂聽,救他(大衛)脫離一切的患難」。

大衛在此詩中並沒有帶著高高在上的口吻,而是因為他也曾在困苦裡經歷神。張智聰以他的聲樂老師為例,老師年少演出時聲帶受損,無奈之下必須不斷尋找解決辦法,但也正因此契機,得以研究出更好的發聲方式。張智聰提醒基督徒大學生不需要刻意迴避痛苦的經歷,反而應該面對自己內心經歷過的傷痛,因為困苦的人更理解其他有同樣經歷的人的需要,並成為他們的幫助、與他們同行。

▍  日常中練習棄惡擇善

張智聰認為,身處修羅場,最重要的是敬畏。他引述詩卅四7「耶和華的使者在敬畏他的人四圍安營」,「安營」是因為敬畏耶和華的人被鬥爭圍繞,並不安全。但若投靠耶和華,卻「甚麼好處都不缺」。張智聰強調,敬畏並不是做各樣的好行為,而是在非常時候投靠神。

他又補充,敬畏神是需要練習的,在平常的日子棄惡擇善,在非常的日子才能識得投靠。「如果我哋平常、日常之中,我哋都冇做到善同惡嘅選擇……你唔好話俾我聽當你遇到好大嘅艱難嘅時候,你就會自自然然投靠上帝。」

經歷痛苦,或者無法選擇和避免。但張智聰說,儘管我們的心變得破碎、靈備受壓迫,失去任何力量,但耶和華必作我們的保護,使我們「全身的骨頭連一根也不折斷」(詩卅四20)。

文:Betsy Lam

Previous
Previous

青少年對著AI才能敞開心扉 造成學生壓力的原因是甚麼?

Next
Next

開學日傳授學習心得 袁國勇:學懂融匯貫通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