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對著AI才能敞開心扉 造成學生壓力的原因是甚麼?

處於人工智能發達的年代,AI有否成為你聊天的對象?新一代GenZ會在社交媒體Threads與脆友分享日常,有心事便會選擇向AI求助。而選擇向AI求助的背後,青少年背負着不同心理壓力。關注學童自殺學生聯席於日前舉辦青年論壇,邀請各界人士討論青年身心健康與人工智能的關係。有社工系講師認為,社會上要「樣樣皆精」和完美主義的觀念,正是造成青少年精神困擾的原因之一。

▍ 精神科醫生:人工智能應設規管

社交媒體Threads在近年成為許多年青人表達心聲的平台。不過除了分享日常生活,精神科專科樂芷穎醫生提到,有青少年甚至會透過社交媒體「約埋一齊傷害自己」。為了可以放心分享心事,樂芷穎指現時年青人也會選擇與AI聊天。他認為向AI求助不是問題,但認為人工智能應設有規管。例如當人工智能偵測到青少年可能有傷害自己的行為,便立刻提供24小時的求助熱線,並為他們提供心理支援。

香港註冊教育心理學家李穎昕(Michelle)亦指,現時有許多學生也會與AI的卡通人物聊天。她擔心當青少年長期與一個憤世的角色聊天,可能會導致青少年有憤世的想法。不過與其阻止年青人使用社交媒體,Michelle指:「唔係叫你唔用,而係你點樣有智慧地用。」她認為教育者應該與時並進,了解社交媒體運作方法,才能教育下一代有智慧地使用網絡。

▍ 社會要求青少年「樣樣都要叻」

對着AI才能解開心扉的背後,青少年亦受到不同壓力困擾。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講師丁惟彬(Alan)認為,年青人希望每件事都想做到「樣樣皆精」是造成精神困擾的主因之一。他回想以前的社會只需青少年專注做一件事,「但而家係要做好多件事,每件事都要做得好好。唔係純粹讀書叻,係樣樣都要叻。」

Alan又引述蘇格蘭學者的說法,指社會上的完美主義也是青少年自殺的原因之一。社會上一直有「精益求精」的想法,但Alan認為,這只會令青少年「永遠覺得自己唔夠」,只是永無止境地追求各種目標。他反問:「係咪要每樣嘢都做得好好?」Alan認為,假如這種文化未能改變,再多的政策也是無效。他指現時青少年也各有所長,例如他認識有青少年玩手指滑板、劇本殺很出色。

文:Chloe

Next
Next

大學宛如修羅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