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享:還是做小眾最好?
話說大前晚(14日)香港足球代表隊,踢佢哋喺啟德主場館嘅第二場比賽,入場人數再次刷新紀錄去到45,489人。然而熱鬧背後,開始有唔少人出現反彈,例如有人批評唔打氣、唔拍手,唔企嘅人做咩要買球迷區波飛、又批評喺港隊只係贏緊一球,同埋又唔係表演賽點解要玩人浪,仲有就係批評愈嚟愈多人入場係為咗打卡湊熱鬧,根本場波港隊咩賽果都唔關佢哋事。有人甚至開始懷念以前港隊喺大球場或者旺角場比賽,因為入得場嘅都係「真球迷」。
歷史總係驚人地相似。說話當日君士坦丁大帝畀咗基督教合法宗教地位,到後來羅馬帝國直情將基督教升格為國教,都出現唔少問題。例如因為成為國教後,信耶穌變成一件有利可圖嘅事,所以大量未真心相信同悔改嘅人湧入教會,信徒質素開始下降。量多咗,但質低咗。跟住呢班人又將以前拜異教嘅習俗帶入教會,挪用到教會嘅禮儀入面。仲有就係以前教會被逼迫時,信徒都要匿埋喺屋企,或者喺好細嘅地方聚會,但變成國教,多咗有錢人信之後,教堂就愈起愈宏偉堂皇,教會亦都愈嚟愈多形式嘢要搞。
當時嘅信徒,同今日嘅球迷一樣,本身都係希望志同道合嘅人愈多愈好。然而,當人真係多咗,變成主流之後,又發覺件事同以前唔同咗,變咗質,甚至驚劣幣驅逐良幣。問題係,當你見到波飛愈嚟愈難搶,波衫都要排隊買。甚至羅局長已經表明爭取恆常化啟德作為港隊主場(就如政權介入宗教事務?),你就知呢個狀況已經係不可逆,只會繼續增長落去,睇下歷史上基督教之後嘅發展你就知。
昔日,有唔少忠實嘅信徒有「覺得以前好啲」嘅諗法,見到大公教會愈嚟愈唔似樣,就決定退隱入深山做隱修。但球迷呢?恐怕只有「繼續撐,繼續入場」呢條路可以走吧。
(原載於作者IG @fmc_w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