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社工:當社會真的聽見的時候
「原來社工的『發聲』真的是有用的!」一位實習學生在小組討論時這樣說。語氣裡帶點驚訝,也有幾分難掩的喜悅。她說的是早前網上發佈的一則帖文「有關被票控亂拋垃圾個案」。一位從事樓層清潔工作的婆婆,在清理垃圾時,遭便衣食環幫辦票控「亂拋垃圾」。事件經媒體轉載,引起不少迴響。
帖子刊出後不久,各界媒體開始關注。幾位記者朋友主動聯絡查證,最後由「拾平台」協助統一回覆,讓整件事得以被社會好好地聽見。街坊的家人亦表示感謝大家的關心,未來事件會交由平台代為處理後續對話與安排。而其中最令人動容的,是食環署亦主動聯絡當事人,希望約見與對話,了解整件事的來龍去脈。雖然街坊現階段婉拒訪問,希望先獲得一點空間,但她感到有很多人關心她,也覺得「人間尚有溫暖」。
至於學生的那句話仍在我腦中盤旋:「原來社工的『發聲』真的是有用的!」我笑着點頭,卻也忍不住補上一句:「但要有人聽見,是需要時間、運氣,還有一個夠真誠的故事。」而這種被看見的機會,對基層勞工來說從來都不常見。他們每天所面對的不只是工作艱難,還有來自制度的無視,甚至誤解與懲罰。而帖子提出的內容,不是為了證明「發聲有用」,而是為了讓本來應該被聽見的聲音,不再那麼容易被掩蓋。
但……要知道!這是一場未完的對話。我們不知最終那張告票會否被撤銷,亦不知這場制度與現實的矛盾會否在一次會面中得以梳理。但我相信,當我們選擇站在故事的一方,選擇陪那位婆婆一起解釋,一起書寫,一起等待,那已經是社會工作存在的真正力量。
反思:社工是否願意相信,社會改變的起點,往往不是一次大型行動,而是一次又一次細緻的傾聽?當制度巨輪無意中壓傷無聲者的時候,社工能否成為那把故事寫出來的筆、把尊嚴找回來的手?在這個充滿不信任與疲憊的年代,我們的同行者們,還願不願意相信,一篇文字、一段聲音,也能動搖一點點本來不動如山的現實?
(原載於作者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