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水:我睇咗啲乜嘢呀 試當真與隱藏文本
Youtube channel「試當真」在成立5週年的當天正式結束營業。對阿水而言,「試當真」最有趣的地方,是讓觀眾在直呼「我睇咗啲乜嘢呀」的同時,令人又哭又笑;荒誕和天馬行空的創作,卻如許賢所言,使人有活著的勇氣。
在難以理解的表象之下,「試當真」到底是如何「以作品和觀眾溝通」,甚至帶來如此巨大的影響力?下文將引入美國政治學家斯科特(James C. Scott)提出的「隱藏文本理論」,並以「試當真」的兩部作品為例,嘗試了解當中的運作。
#隱藏文本理論
耶魯大學政治學和人類學教授斯科特專門研究庶民政治,尤其關注底層政治的特殊視角,為我們理解支配(domination)和抵抗(resistance)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根據斯科特的觀察,當被支配的弱勢者判斷自己無法和壓迫者公然對抗,他們會選擇表面上順從對方,作合乎當權者期望的行動和表達。斯科特將以上雙方的互動稱為「公共文本」(public transcript)。
然而在「公共文本」之下,弱勢者在壓迫者不察覺之處,他們會以另一種語言和行動進行溝通,這就是「隱藏文本」(hidden transcripts)。它容許弱勢者表達他們的真情實感,並在溝通中想像對抗、報復的行動,重拾打壓中失落的尊嚴。此次,為了避免壓迫者察覺「隱藏文本」,弱勢者會使用各種的偽裝方法,傳播對抗壓迫者的信息。
#試當真作品中的隱藏文本
《再見豬豬》(2020)
此片內容講述賢仔拿著疑似「骨灰罐」站在海邊,向豪哥訴說自己對已離開的「豬豬」的複雜情感。賢仔其中一句對白如此說:
「老實講吖,時間一日一日咁過去,我都無以前咁唔開心㗎喇。但當我發現我無咁唔開心嘅時候,我又好唔開心喎。其實係我迫自己唔開心㗎。我好驚有一日,當我都放低埋嘅時候,豬豬就會永永遠遠都無人記得佢。」
當豪哥向賢仔表示願意一齊繼續「唔開心」時,修哥突然出現,將「骨灰罐」內的東西倒入海中,把「骨灰罐」放在賢仔胸前,然後就轉身離開。此時,電影《星球大戰》中的經典配樂《A New Hope》徐徐響起,豪哥和賢仔彷彿得到力量,跟隨修哥的腳步重新出發。片尾回顧「試當真」過往的作品,最後以「出年見」三字作結。
單從這部作品而言,它的故事可算是沒頭沒尾;觀眾不知道「豬豬」和三位主角過往的經歷,不清楚他們的未來動向,甚至連「豬豬」是甚麼亦無從稽考。
然而觀察YouTube上的留言,不少觀眾都表示從片中找到共鳴,並且從中得到力量,面對當前香港的社會狀況。以上的情況正符合「隱藏文本」的運作,被壓迫的弱勢者透過文本中的符號(如:「豬豬」、《The New Hope》等)成功進行溝通,一方面表達他們的真情實感,同時傳達與壓迫者對抗,甚至是盼望的信息。
《無聲絕菜》(2022)
故事設定參考美國電影《無聲絕境》(A Quiet Place),世界出現了一種聽力靈敏的怪物,會攻擊一切聲音來源,因此大部分人選擇保持沉默,生活在「無聲的世界」。主角MC 9和MC NeyKid為一隊說唱組合,他們以「默rap」的方式繼續進行創作。前者認為說唱的重點在於態度,無聲之下仍可創作;後者則逐漸發現不能發聲的說唱只是「自high」。雖然面對怪獸的威脅,但MC NeyKid認為底線不能一退再退,決定「rap出聲」,最終被怪物所殺。
觀乎網上對此片的討論,大部分觀眾都認為它意有所指。有人認為怪物是指不合理的「防疫政策」;有人則認為怪物是指向壓迫者。無論如何,此片都帶出一種鼓勵人反思,甚至是反抗的力量。
#隱藏文本與基督教信仰
從上文提及的兩個例子可見,「試當真」透過「隱藏文本」的形式,成功讓無力反抗強權的弱勢者表達他們的真實感受,重拾打壓中失落的尊嚴,甚至使他們有力的回應現況。
事實上,如何在壓迫下活出信仰一向是《聖經》中重要的課題,其中的回應方式包括起義建國模式(《出埃及記》)、公開批判模式(先知傳統)和既配合也抵抗的參與模式(波斯帝國時期)。除此之外,新約學者賀思理(Richard A. Horsely)和舊約學者斯齊爾(Casey A. Strine)等都曾經嘗試引入斯科特的「隱藏文本理論」,發掘《聖經》中較被忽視的另類抗衡模式;由此可見,「隱藏文本」在信仰傳統中一直存在。
(原載於作者IG,注釋詳見網上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