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智文:凌晨兩點的神學:Billie Eilish、Z世代與創傷時代

當陌生人來到教會,得到的回應往往是:「要交託給神」、「不要憂慮」、「要喜樂」。這些話沒有錯,卻無法真正觸及他們內心世界。

這個時代,教會語言可能失效了。

▍  上帝並不迴避人類真實的情感

你有多久沒有在崇拜中真實地感受自己?——我說不是感受那種「應該」有的感恩和喜樂,而是感受真實的焦慮、孤獨、憤怒、絕望?

香港教會擅長講解培靈研經,卻常常不知道如何牧養複雜多變的情感世界。我們習慣了公式化的敬拜、三點式的講道,卻忘記了基督教最核心的真理:這是一個關於身體的宗教,一個道成肉身的信仰。

上帝不是只住在理性討論和神學辯論裡。有時在寂靜中,有時在音樂裡,有時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甚至在Billie Eilish陰暗憂鬱的歌聲中,我們都可能遇見祂。

Billie Eilish,這位2001年出生、2019年橫掃葛萊美獎的美國創作歌手,被稱為「Z世代的代言人」。她的歌迷大多是18至24歲的年輕女性——正是教會最難牧養的群體。

她的音樂充滿了死亡、失眠、憂鬱、氣候焦慮的主題。在〈bury a friend〉中,她唱著「當我們都睡著了,我們會去哪裡?」有學術文章研究指出,她的音樂精準捕捉了Z世代的「情感脆弱性」:未解決的悲傷、被遺棄的恐懼、社會的有毒標準、家庭壓力、孤立與微不足道感。這個世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孤獨——社交媒體帶來的疏離、末世焦慮、疫情造成的創傷。

▍ 世代的重擔

香港的年輕人何嘗不是如此?核心外圍與核心內圍的絕望感,令到他們背負著這個世代獨有的重擔,卻往往在教會裡找不到訴說的空間。

但或許,這正是信仰可以切入的地方。

創傷神學提醒我們:十字架本身就是最極端的創傷事件。耶穌經歷了被背叛、被羞辱、被折磨、被遺棄、被殺害。當祂在十字架上喊著「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祂正在經歷人類最深的存在焦慮。

在十字架上,上帝理解被遺棄的感受。道成肉身的上帝,是進入苦難核心的上帝,不是站在痛苦之外給答案的上帝。

當Billie Eilish唱著關於憂鬱、孤獨、絕望的歌,她其實是在唱一種誠實。聖經從來不迴避人類真實的情感,為什麼我們的信仰變得如此「正面」、如此不允許脆弱?

上帝不總是在激情的敬拜讚美中顯現,有時候,祂就在那些安靜的、幽暗的、看似不屬靈的角落等候我們。祂在我們的失眠裡,在我們的焦慮裡,在我們不敢跟任何人說的恐懼裡。

▍  透過「陰暗」音樂親近上帝的「實驗」

Billie Eilish的音樂或許陰暗,但誠實。她不粉飾痛苦,不迴避創傷,不假裝一切都很好。而這正是這個世代最需要的——一個允許誠實的信仰空間。也許,我們聽見那微小卻堅定的聲音:「我與你同在,即使在最黑暗的地方。」

這是給那些在教會裡感到格格不入的人、覺得自己「不夠屬靈」因為無法持續喜樂的人,是給那些願意嘗試用不同方式親近上帝的人。

(分題由編者所擬)

作者按:這個聖誕節日,我想嘗試一次音樂神學工作坊,做一個實驗:如果我們允許音樂、寂靜、身體成為認識上帝的途徑,會怎樣呢?我們會一起聽Billie Eilish的音樂,在音樂中安靜,允許它喚起我們內在的情緒和記憶,允許你真實、允許你脆弱、允許你帶著所有疑問和創傷來到上帝面前。

工作坊詳情:

日期: 2025年12月26日(Boxing Day)


時間: 下午3:00 - 5:00(香港時間)

地點: 九龍佑寧堂(油麻地佐敦道4號)


Next
Next

佚名:大陸肢體的血在呼喊 香港教會卻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