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者:人類退場後的眾生

當人類退場之後,其他動物 (nonhuman animals) 以自己的方式,順應形勢而求存活。那個「形勢」究竟是甚麼?是突然而來的大水災?是海嘯?是全球水位上升、人類文明滅絕?其實都不重要 —— 就如一股巨浪冚埋來,我地都係唔知乜事,都措手不及,總之用自己方法求存活。其他動物何嘗不是一樣?

只是,人類儘管退場,人類文明所遺下的痕跡並無消失,其他動物仍然靠著與人類遺痕的互動而找到存活空間 —— 破屋的書枱,大城的廢墟,縱目千里的高塔,還有那載著眾生漂流的小船。貓是貓,狗是狗,鸛是鸛,環尾猴是環尾猴,鹿是鹿,等等等等。但貓和狗都有曾被寵養的痕跡,尤其是狗,牠們都明顯是被家養的品種,也玩人類跟牠們玩的遊戲,而不是歷來就在野外求存的。

Posthuman 始終只可能是POST-human,而不可能是完全未經人類介入,或者完全去除人類影響的DE-human狀態 —— 人類文明在地球上的足印畢竟太長、太深,也太廣了。

全片一句人類語言或文字都沒有,但不是沒有對白 —— 各種動物之間,神態和聲音的互動甚多,這就是本片的對白。創作人也非常節制、努力,避免了一般動物動畫片常見的擬人描寫」(anthropomorphism)。至於動物之間的互動型態,與其說是擬人,我認為是表現了人類在其他動物身上留下的影響 (imprint);也有可能是眾生在使用了人類遺下的器物後,受器物影響而出現的行為。唯一最有擬人意味的情節,大概是大鳥救援和拒絕救援的段落;然而涉及大鳥的描繪,帶著較濃厚的神秘甚至神話色彩 (mystic/mythic),那又頗吻合我們對野生動物的理解。(我要強調是理解不是想像。)

小小的拉脫維亞創作團隊,在幾筆歐洲資金支持下(300萬歐元其實唔係好多),以幾年時間,利用一套open source 的免費軟件,炮製出這部奇幻之作。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實至名歸。

(原載於作者FB。標題為編者所擬。)

Next
Next

黃樂祈:從教宗選舉再思宗教權威與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