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皮仔:「靠害」派送

早前相約了幾位街坊到後巷,為他們安排了身體勞損的評估服務,負責骨傷痛症的醫師教大家做一些預防勞損的運動。一個長駐該後巷的街坊麗姐坐下來聽醫師的建議,她身旁有好幾袋東西包圍著她,行近看原來是附近街坊團體平日會派送給他們的食物。

我們眾人在後巷的兩個小時裡,分別看見有四位途人經過,然後放低了食物,有兩位是居住附近的街坊,另外兩位就是教會和佛教團體的義工。他們分別給了麗姐一盒紙包飲品,一盒豆腐火腩飯,一個面包和一個橙,麗姐做完一陣子的拉筋運動,轉過頭就坐下吃別人送來的東西。

我問麗姐平日有多少人送食物給她,她說沒刻意數算過,只知道每日都有,是不停的有,試過有天收了十種食物,我嘗試再問她認不認識他們,她不是全都認識,但記得他們的樣子。麗姐好開心有這麽多人關心她,覺得這些人好好,好照顧她。接著我們又繼續做運動,醫師看見麗姐運動了一會,然後坐下來詳細詢問她身體的狀況,麗姐會經常覺得疲倦,坐在後巷吃一陣飯就會睡著,一睡就幾小時。

醫師知道麗姐有糖尿病,看見她的雙腳膚色甚差且明顯腫脹,再看看檯上別人派送的食物,就問麗姐知不知道平日的飲食也會影響她的病情,例如這些別人送來的食物。麗姐不會揀飲擇食,別人送給她的都不會拒絕,而且食得開心!醫師告訴她不能夠這樣的,不是甚麽東西都可以吃,面包、飯、紙包菊花茶,全都是高糖份食物,每天吃的話糖尿指數會上升!再加上面包成份裡面嘅麩質容易令身體產生炎症,每天都吃會令她身體的痛症很難康復!

筆者認為除了街坊有責任控制自身的飲食習慣,懂得分辨別人送來的食物種類外,其實善心的團體或人也有其極大的責任,不是說派食物做慈惠是不對的事情,而是要有智慧地,和同理地派送為街坊而準備的食物;可能先與街坊建立關係,認識他們的身體狀況先,或了解其對食物的禁忌等,而不是行過放下食物就走那種施予,也不應該當有大量食物剩餘,又或食物即將過期才派發給街坊們,而是視街坊為朋友,不是受惠者。想一想每一天你只為滿足個人的善心爆棚,天天都送上高糖高膽固醇,恐怕街坊們沒有得吃,那豈不是拿街坊的健康「靠害」?

雖然別人怎樣保持自身健康我們管不著,但我們派甚麼食物,用甚麼方式去關心街坊是可以精心設計和控制的。當我們視街坊為平等對待的身份,視他們為可有選擇和滿有尊嚴的人時,我們就再不需要舉辦那些打卡影相的慈惠活動,而是像街坊街里般能夠彼此守望地生活。

(原載於時代論壇)

Previous
Previous

蔡錦圖:寫在新任天主教教宗當選之前

Next
Next

胡清心:為甚麼香港人能夠容讓「麥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