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辯:容不下辯論比賽 是這座城市最大的悲歌
呢兩日,「辯論比賽」四隻字再次出現喺新聞標題上,呢個年頭上新聞,通常都唔係啲咩好事。中學辯論比賽「至善盃」總決賽原定於昨日喺商場「荃新天地」舉行,但喺決賽前幾日,賽會先後被商場以及後備場地中大以各種理由撤回借出場地許可,令總決賽被逼延期舉行。
作為一個前辯員同辯論隊教練,對於今日嘅香港連一場辯論比賽都容不下,我深感難過。因為辯論教育訓練出黎嘅能力,對下一代黎講實在太重要太重要。
辯論教曉我哋要有批判性思考。「批判」 呢兩隻字望落好反叛好危險,但其實只係講緊面對日常生活嘅各種議題,我哋點樣辨清事實、分析各方論點、梳理論據,最後作出自己嘅判斷。
撇開紅唔紅線政唔政治,我哋日常生活總會有啲議題要思考要討論。唔洗講啲咩特朗普應唔應該轟炸伊朗、中美關稅戰,淨係我哋每日打開threads,都已經有千千萬萬個議題浮現眼前。姜濤落水,公眾應該笑定唔應該笑?笑左係咪黑心?「冷傲退基佬」呢啲字眼係咪歧視/恐同?歧視同講下笑條界線點定?潘千金同Hailey誰是誰非?定其實兩位都唔應該喺網上狙擊人?區議員選唔選得香港小姐?搵議助做參選港姐助手,係咪濫用公帑?
而面對以上嘅議題,我哋總會喺threads喺連登喺網上世界唔同角落見到一片無理謾罵、人身攻擊、一岩一忽九唔搭八嘅討論。辯論教育正正就係教緊下一代點樣分析日常生活、社會以至世界唔同嘅議題,形成自己嘅觀點,建構自己嘅價值觀,再清晰有條理咁表達自己嘅立場。我哋從來唔係要將任何一套價值觀強加喺學生身上,而係畀空間同自由下一代選擇自己相信甚麼。即使發現他人同自己睇法不一,都可以學識不卑不亢、有理有節咁回應,做到和而不同。
簡單黎講,辯論教育就係想為呢座城市培育多啲講道理講邏輯嘅人,少啲九唔搭八嘅討論,我真係睇唔到究竟將佢拎走,對整個社會有咩益處?
辯論亦都教緊下一代多角度思考、明辨是非、搜集同運用資料、解難、溝通協作等能力,同時訓練佢哋嘅sense、臨場反應、轉數等等。而以上種種咁重要嘅能力,唔係單睇文憑試張成績單有幾多粒星就可以衡量,亦都唔會喺「填鴨式」外加「完善後」的教育制度下可以學到。
而喺社交媒體同AI越黎越普及嘅年代,辯論訓練更見珍貴。當人人手執一部智能手機睇tiktok短視頻,辯論教緊小朋友睇字睇原文;當人人都用緊chatgpt寫文做功課,辯論教緊小朋友要自己用腦寫稿,自己搜集、核實、整合同分析資料,而唔係乜都靠晒chatgpt。人同AI之別,正正在於人有自己追隨嘅價值,有批判性思考,有分辨是非嘅能力。辯論教育希望令自己嘅下一代有能力有智慧去不斷進步,去擁抱自己相信嘅價值,而非甘於成為人工智能嘅奴隸。提升思辯能力,彰顯人類嘅獨特性,呢啲點解唔重要?
仲未計參與辯論活動教識辯論員如何待人接物、如何面對失敗、如何走過輸比賽嘅低谷、如何同教練隊友相處、如何做一個負責任、自信而不失風度、謙卑而得體嘅人。呢啲點解唔重要?
當一個城市連搞辯論比賽嘅空間都要扼殺,我哋傳遞緊一個點樣嘅訊息比下一代?係咪同我哋下一代講呢個社會唔再需要思辯能力,做隻無知的豬最快樂?
大人們會害怕紅線我明白,社會容不下立法會辯論同城市論壇,fine。但一場中學生嘅辯論比賽,講下知識令人快樂定痛苦,係咪真係有需要忌諱到如此地步?
而我最難過嘅係,荃新天地同中大永遠唔會明白,一場辯論比賽決賽對中學生黎講有幾咁重要;佢哋永遠唔會明白,一個中學生可以過五關斬六將打到上一場喺商場打嘅決賽,係幾咁難得;佢哋永遠唔會明白當學子們通宵達旦準備完一場比賽,但走唔上一個本應屬於佢哋嘅台板,班學生係會幾咁失望。猶記得自己第一次著住校服,走上一個決賽大台板已經係足足十年前,但當晚嘅所有回憶同經歷,我至今仍歷歷在目。
當呢個城市難得仲有學生有能力有勇氣面對群眾,喺公共空間進行哲理辯論,點解唔值得一份嘉許同肯定?點解作為大人嘅我哋,要咁輕易抹殺佢哋嘅努力?
曾經,喺商場搞辯論比賽,邀請唔同背景嘅社會賢達擔任賽事評判係平常不過嘅事,但喺呢個年代,再平常嘅事都變得不再平常。紅線當前,你有你嘅難處,佢有佢嘅考量,大家都好艱難。但我始終深信,無論喺幾艱難嘅時代,辯論都有佢嘅存在價值,都值得被社會大眾看見。
有時有啲野,真係唔係我哋想像中咁洪水猛獸,更加唔係啲咩「軟對抗」。講到最後,辯論教育只係想令下一代成為更好嘅人,想比一個更好嘅社會下一代。
所以懇請大家,再忌諱紅線,都唔好忌諱辯論,唔好將僅餘嘅辯論空間都扼殺埋。當有一日辯論比賽永遠消失,將會係呢座城市最大嘅悲歌。
最後,想同所有仲打緊辯論嘅同學仔講聲加油,以及同所有仲辦緊比賽嘅辯界朋友講聲辛苦了。今日之後,舉辦辯論活動、守護思辯價值或會變得更舉步維艱,但正正因為難,我哋先要一齊行。
無論最終嗰場辯論決賽係喺商場、班房定線上舉行,只要有心,無處不是辯論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