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立人:《不赦之罪》之吾是吾身
《不赦之罪》是一個有關身體的故事。悲劇的出現是那名女孩誘惑那名男孩用他的裸露身體方式與她聊天,並在過程中私下拍攝照片,隨後將該男孩的裸照在他們的同學中傳開。對男孩而言,這不僅是情感的受騙,更是身體的侵犯。將別人的裸照公開不是新鮮事,然而,《不赦之罪》卻將角色掉換,即受害人是男性和加害者是女性。導演是否企圖打破性別意識?或許,他們只想說:無論性別為何,面對裸照被公開,傷害都是一樣的深刻。
男性之間若存在仍未解決的不和時,往往會選擇用拳頭解決。那麼,當衝突發生於男女之間,又會如何處理?傳統觀念主張「男人不打女人」。原因可能是男性詫識到雙方體力懸殊,不想讓人指摘「大蝦細」。然而,在這故事裡,男孩卻用強姦方式報復這女孩。對女性而言,被強姦不僅是身體上的傷害,更是一場深層的心理和情感創傷。她們會質疑,「我還是原本的我嗎?」同時也感受到「不再擁有自己的身體」的掌控。導演為何選擇以強姦方式作為男性對女性的報服方式?這是對男性化約嗎?還是因為在各種暴力化中,強姦女性被視為最無可赦的行為?
故事繼續發展,那名女孩懷孕了。作為牧師的父親,因宗教信念反對她墮胎或終止懷孕。牧師的觀點似乎難以理解,但在一些國家,法律亦禁止墮胎。然而,父親的堅持實質上成為對女兒身體的控制與干擾,而女兒的反抗,則是選擇自殺。反諷的是,當她終於奪回對身體自主時,也同時失去了生命。在身體自主與外在壓迫之間,她選擇以極端方式保護自己。事實上,有些地方的女性也有類似經歷。而若說她第一次傷害來自男孩的施暴,她的第二次傷害,無疑來自她作為牧師的父親。或許,我們可以大膽假設,牧師如何對待傷害他女兒的那個男孩,其實正是他面對,甚至至補償自己對女兒傷害的一種方式。
男孩因性侵女孩而被判入獄。坐監,基本上是一種針對身體的懲罰。雖然現代監獄已沒有鞭笞等肉體刑罰,但在囚者仍因身體被限制而失去自由。放監後,他後來成為基督徒。牧師要求他背十字架上山。這是一種苦行,即透過對身體的受苦,達至心靈的中淨化。救贖包括補償和淨化,而這一切都離不開身體。
故事的尾聲,牧師娘向那男孩說,「我未能寬恕,但我仍關心你—食多些,因為你太瘦了。」這話又回到身體課題上。雖然牧師娘未能寬恕,但她沒有詛咒那男孩,反而關心他的身體。身體再成為大家的焦點。
劇中每一個人都與「身體」緊密交纏:被觀看的、被侵犯的、被控制的、被禁錮的、被懲罰的,最後又成為救贖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