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冰:Murung Farm——偶來小路的社群温度

在這短短的五天四夜裡環繞了濟州島一圈,參加這次濟州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濟州是個很美麗且遠離煩囂的地方,我能夠放下在香港的各種煩惱和代辦事項,全身心地投入在行程當中。我發現一整天下來,自己沒有什麼時間去看手機,社交媒體上也沒有訊息來打擾我。遠離電子產品是可以提高生活質量的,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焦慮,只專注在當下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連結。有天的行程是森林中步行、採有機柑橘、體驗 farm to table 以及冥想,我感受到久違的放鬆。我不禁去思考,我們的都市生活為什麼要日復一日的忙碌和疲憊,為什麼不能停下來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走在濟州偶來小路的第11、12段,旅人總會被沿途的自然風光吸引,但更值得駐足的,是 Murung Farm這家農業合作社。冬日的濟州,風大又寒冷,當我跟隨負責人走進 Murung Farm,迎面而來的是室內的暖意、舒適的氛圍,以及工作人員的熱情招待。那一刻,旅途的疲憊和寒意都被這份人情味融化。

Murung Farm 不僅僅是一家農業合作社,更是濟州鄉村社群共建共造的縮影。它的成立,一部分是源於農戶們的集資與合作,實踐了「self-help business model」——農民不只是生產者,更是合作社的共同擁有者和受益者。Murung Farm 以高於市場約10%的價格收購本地農產品,讓農戶獲得更合理的回報;而當合作社有盈餘時,農戶也能共享成果。這種模式不僅提升了農民的收入,也讓消費者能夠直接購買到新鮮、優質的濟州農產品,像是最具代表性的濟州柑橘,從田間直送到全韓國的餐桌。

Murung Farm 的運作方式,體現了社群營造的核心精神——資源共享、互助合作、共同成長。它不只是經濟上的合作,更是情感與故事的連結。每一位來訪的旅人,都能在這裡品嚐一杯咖啡、參與柑橘醬製作,親身感受濟州農村的生活節奏與人情溫度。Murung Farm 也成為偶來小路上的一個社群節點,讓外來者與在地居民有更多交流與理解的機會。

Murung Farm 的誕生,離不開偶來小路基金會「一社一偶來」計劃的支持。這個計劃以村落發展為目標,鼓勵每個村莊發展屬於自己的社群企業。Murung Farm 因此不僅是農業合作社,更是串連偶來小路沿線村落、凝聚社區力量的重要平台。

濟州給我的印象就是全島上下一心,從以前的「濟州四三事件」到「海女的勵志故事」,再到現今不同社企和合作社的成立,他們的共同目標就是濟州島變得更好。例如武陵外婆家會收購當地農產品,並以包裹的形式送貨上門。這不僅能幫助當地農夫有穩定的收入,消費者也能有更好食品選擇。

除此以外,女性貢獻了不少的力量。去探訪 HahyoMom 沙龍合作社的時候,我很驚訝一班女性能夠帶動村莊的經濟,無論對自己(經濟)、他人(工作機會、食品安全)或者大自然(可持續發展)都能帶來好的轉變。當然少不了海女,她們往往一人養活整個家庭,海女們更是對濟州島的經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濟州島的女性往往肩負著不同的身份與責任,超出了我對「男主外,女主內」的刻板印象。也許是不同時代造就不同的女性角色,濟州女性對濟州島的貢獻是不可忽視的。

下次再踏上偶來小路,當我看到熟悉的路牌標誌時,心裡不只是知道方向,更期待的是與這片土地、這群人發生的故事。Murung Farm 用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社群營造——那是一份來自土地、來自人的溫暖與希望。

(Murung Farm的圖片由作者提供,濟州小路海景則取自網上)

Next
Next

梁重皿:打風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