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s Wu:回應
孩子未出生的時候,每年會有兩、三次的長假期跟太太到外地旅行,而旅行的路上總會寫下明信片,並寄給每一位在教會接觸的中學生。當時每次旅行都要寫十多張明信片,想起來也相當費時;部份地區買郵票並不容易,有時候旅程就是為了尋找郵政局,花費不少時間。
這些中學生後來到長大了,也會有旅行的時候。其中有兩位昔日的學生每次旅行均會寄明信片給我們,而每次收到的時候,我們一家也會感到窩心。堅持每次旅行都寫上明信片,不容易,特別是好些地方不容易買上郵票。過去,我們都會想像學生收到明信片後的喜悅而堅持這行動,而今天依然有昔日的學生把這份旅行的喜悅跟我們分享。
太太曾說,昔日我們旅行就是不計時間成本每次寄出十多封明信片,而今天只有兩位學生願意以相同的方式跟我們分享他們的旅行喜悅。若是十多年前的我們,可能會在意那消失的十多人;只是年紀大了,對信仰的體會深了,開始把目光放在願意每次旅行寄出明信片的兩人,並為他們的付出而感恩。
青少年福音工作最大的陷阱,莫過於期望自己的付出得到對方的欣賞及回報。學生懂得感恩固然是美事。若一個人不懂為別人的付出而感恩,更難想像出他會為無形上帝的創造和犧牲而感恩。不過當青少年導師以分享基督的愛為己任,則需要消化這一份愛到底是怎樣的體現。特別是,當我們說到這份愛如何無條件,並涉及一種個人的捨己犧牲。若我們把焦點放在對方的感恩與回應,則一切付出只是展現個人的願望,而非上主的捨身。
耶穌曾經在一處邊緣的小鎮上醫好了十個痲瘋病人,卻只有一位願意回到他的面前表示感謝,並把這份榮耀歸予上帝。耶穌沒有背後指責九位被醫好的痲瘋病人不懂感恩,卻對願意感謝耶穌的復康者說:「起來,走吧!你的信救了你。」(路加福音17:19下)
追隨基督的服侍並非要計算回報,卻是為有人能夠藉你的服侍而看見背後的上帝而感恩。他們的回應並不止出於你的一份服侍,更在於上帝在無形之中把一份信心栽在他們的身上。
(原載於作者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