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風眼中的袁國勇:你永遠唔能夠令所有人認同
疫情期間看新聞,你總會看見一位教授穿着十年如一日的灰外套、白恤衫、紅領呔,面對傳媒嚴肅地解釋疫情狀況。每次的疫情總伴隨爭議,袁國勇教授還記得1997年曾因倡禁售活家禽收到死亡恐嚇,近年的疫苗爭議更是記憶猶新,總在爭議的風眼中的他是如何自處?原來信仰也塑造了他的態度
▍ 倡禁售活家禽受死亡恐嚇
1997年香港爆發禽流感,袁國勇接受《低聲道》專訪時憶述,當時提出禁售活家禽,曾受到幾次死亡恐嚇。「記者話係黑社會嗰邊講,第一次真係好shock,咁都有人話要整死你。」他認為在公民社會之中,每個人的身份也不同,而社會中每位持分者的看法也會有異。他認為:「大家只要有禮貌,有根據事實同邏輯去講,就無所謂。」身為基督徒的他亦從《聖經》得到解答:「聖經話用愛心說誠實話,係咁簡單。」
至新冠疫情期間,有市民在注射科興疫苗後死亡,亦有女童在注射復必泰疫苗後心肌炎身亡。對於社會中的爭議,他認為:「你永遠唔能夠令所有人認同你嘅睇法,唔認同你嘅人就會喺網上面作出好多攻擊。」針對有關疫苗的爭議,他指沒有注射疫苗的人的死亡機會比有注射的高50倍。不過他明白小部分人質疑的力量,永遠大過專家或學者。袁國勇認為只需盡醫生的職責盡力就好,他指:「最緊要做好自己位分做嘅嘢,其他嘢唔好理咁多。」
▍ 透過打太極、禱告解壓
面對每天確診或死亡人數不斷攀升,袁國勇也會因壓力大失眠。他指在疫情期間,「記者會打電話問搵到原因未,局長、行政會議成員、醫學院院長同校長又問你。壓力大唔知因為佢哋問,而係你知又死咗一啲人。」他會透過打太極抒壓,並禱告交托給主。面對困難,袁國勇希望神可以協助自己“make a crack”, 就像攀石時找到繼續向上爬的道路。
平日不多留意到袁國勇的基督徒身份,他認為分享信仰需要切入點,所以不會經常向身邊的人強調信仰,他解釋:「信仰係每日嘅事, 每日都喺生命裏面發生。」並以約翰福音第四章中的撒瑪利亞婦人作比喻:「嗰個人唔口渴,你同佢傾偈都冇用。」他亦指自己不是一個講道的人:「搵人講道,搵沈祖堯。我最多只會questions and answers ,你問我答。」
▍ 愛福爾摩斯、四大名著
七月出版自傳《顯微鏡下看穹蒼》的袁國勇是香港大學傳染病學講座教授,他說寫自傳源於出席導演羅啟銳喪禮,發現「自己都近(死亡)啦,就算唔死,記性都會變差。」最後他花了14天便完成了自傳的英文初稿,曾想過也在內地出版,但需要刪減很多篇章,結果他還是拒絕了。
袁國勇指自己為人直接,並不是一位文學人,但他從小便喜歡閱讀,中學時最愛福爾摩斯系列,更激動地說當中的波希米亞醜聞「好睇到不得了!過癮到不得了!」小學時他則喜歡看四大名著,他笑言:「仲記得孫悟空喺如來佛祖手上面屙篤尿。」小時候的他希望故事裏的好人能勝過壞人,但《三國演義》中的壞人卻往往能透過奸計取勝。
對於經歷過社運和疫情的香港,袁國勇指近年許多年青人也相當困擾,讓他們透過信仰找都出路也不容易。問到上帝對基督徒的要求,袁國勇引用了一句經文作概括:「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然後又是一句:「就係咁簡單。」
文:Chloe
攝:Kenneth Tsang、Chl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