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發現近一成受訪中小學生遇詐騙 平均損失約$1100

你細個會點用零用錢?最近香港會計師公會發表調查,評估中小學生理財能力為「B-」級,其中有近一成受訪中小學曾遇詐騙,平均損失約$1100,最高損失金額個案更達1萬元,部份個案涉及網上交易和遊戲詐騙。公會認為這反映中小學生對網絡安全及防騙意識不足,建議學校加強理財和網絡安全教育。

普遍中小學生都有零用錢,日常亦有交通、膳食等消費需要。香港會計師公會今年5至6月以網上問卷形式訪問超過2000名小四至中三學生。發現當中有87.4%受訪學生有儲蓄習慣,而學生的平均每周收入亦明顯增加,小學生由兩年前的$51.8增加至$93.8,中學生則由$279.9增加至$320.9。

儘管受訪學生普遍對自己的防騙能力評價較高,自我評價防騙能力評分的平均分達4.1分(總分為5分),調查發現有近一成受訪學生曾遇詐騙而受金錢損失。平均損失約$1100,最高損失金額個案近損失達1萬元,他們主要受遊戲交易、網購及投資等誘因而落入詐騙。

香港會計師公會會長歐振興今在港台節目分享個案,有受訪的小六學生曾從網店購買蛋糕,「但一直收唔到貨」,最終發現為假網站,損失$450。亦有中三學生把遊戲帳號借出,最終對方不單沒有歸還帳號,更騙取$500。

另一名中二學生更因誤信承諾「零風險、高回報」的投資,結果損失1萬元。歐振興指,雖然學生普遍表示認識警方的防騙吉祥物,又懂得「唔回覆」欺詐訊息,「但係學生見到唔同誘因,例如『打機升級』,佢哋最終都係受到詐騙。」

部分學生以電子方式收取零用錢,歐振興特別提醒,非現金工具多以密碼保障帳戶安全性。當學生設定「過於簡單」的密碼,包括生日日期,甚至電話號碼,「會好容易俾有心人攞咗(金錢)」。他建議各界加強學生對網絡安全和防騙的意識,學校亦應在課程加入理財規劃相關知識。

文:Betsy

Previous
Previous

大廈清潔工友被食環票控亂拋垃圾 拾平台:法例應區分市民與清潔工友

Next
Next

爭議風眼中的袁國勇:你永遠唔能夠令所有人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