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園鄉遷拆 居民的記憶

黃大仙竹園鄉村民於4月2日突然被逼遷,那裡現狀如何?駐留附近雙鳳街街市的社區藝術工作者Lorin早前與朋友Dan帶記者行了一圈,看到零星村民收拾物事,又有三兩小貓。原本「竹園鄉」牌匾旁的橫額「政府無視居民要求/申訴無門被迫遷;部門協調零咨詢/居民慘成籠中鳥」已被移除,廣興車仔麵、華麗髮型廳等街舖已拉閘,村屋群落被欄杆和綠色安全網圍住。

Lorin不時跟記者說:「呢度係清潔姐姐傾偈嘅地方」;「呢隻黑狗好多打扮,有次見到佢有對天使翼」;「呢度原先好多樹」;「呢條巷仔本身係行得通嘅。」Lorin搬入黃大仙住不過幾個月,跟竹園街坊也不算熟,不過每天都會經過。後來開始入村,認識了照顧植物的昌叔,現在這片花園已經沒有幾棵樹剩下了。

比起商場樓層,Lorin覺得走在街道上比較容易記得社區的形狀,例如她要在街市開舖,舖頭旁就是紙紥舖,留在街市就已經見到好多人;在黃大仙走動也讓她發現了一間舊漫畫舖,而Dan也笑說他最喜歡某間茶記,竟然可以讓街坊搞生日party、唱K。

Lorin與Dan將竹園鄉放進偶劇《城之根》,以被逼離開竹園鄉的昌叔、搬到黃大仙的Lorin、誤入民居的蝙蝠三個故事,探討遷拆及無家可歸等課題,在竹園鄉、深水埗、黃大仙、澳門都做過演出。Dan記得澳門有個小朋友睇完蝙蝠蕩失路,森林樹皮剝落露出「白色瓷磚」一幕,說「咁咪好唔自然囉?」令他深刻。Lorin也說,有小朋友諗起經常去玩的滑板公園被封,能將人家的遷拆與自己的生活拉上關係。

文:Jon

Next
Next

竹園鄉被遷拆 社區藝術工作者創作偶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