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白」嘈音:白鐵師傅打鐵 x DJ混音
冷氣機雜音對香港人並不陌生,但你可曾看過茶餐廳後巷噴出油煙的「風喉」內部?玩電子音樂的DJ Vivian說,城市的「白噪音」平時只被當成「背景」,但如果跟慣用樂器的聲音混成,就可以「逼你認真聽」。
深水埗唐樓門口的信箱、某些舖頭鐵閘,原來也用了風喉的材料——「白鐵」。推廣文化保育多年的Melty說,鐵閘、小販檔這些物件「日日見就唔發覺存在,直至消失」,文創品牌主理人Janice就說,白鐵「係最熟悉嘅陌生人」。
▍ 俞師傅:「點解保育傳統就要排斥新嘢?」
他們三人聯同其他文化群體最近舉辦「打鐵不趁熱」展覽、市集,又邀請打鐵師傅俞國強教班。Melty跟俞師傅學藝多年,她指,上一代師傅只當打鐵是生活技能、揾食工具,未必有很強情感,即使是她自己,已浸淫在工藝一段時間,有時反而未必能像初接觸的人那般,覺得鐵藝品「好靚」。
Vivian說,參展群體雖然價值觀相近,但興趣、專長不同,平時很少交集,對「白鐵」的共同關注卻能撞出火花。例如一些DJ朋友,只是為了聽打碟而來,卻因此有空間去看和摸展品。這次合作也讓Melty重新思考如何分類白鐵,發掘對鐵藝更細緻的情感。
有人指「保育傳統就排斥新」,但俞師傅並不認同:「你覺得我阻住你,但其實唔係,個空間會大㗎嘛,條路咁闊,大家一齊行啦!」師傅笑說,創辦「摟打工作室」的徒弟阿枬就「好多諗頭」,阿枬也有在市集擺檔,教來賓造白鐵名牌,屈摺後由他用鐳射刻上文字。
▍ DJ Vivian:唔同厚度嘅白鐵有唔同音質
為了今次演出,Vivian早前專門去俞師傅在土瓜灣的工場採集打鐵的聲音,「用錘仔揼、撞,好似定音鼓啲聲」。她更發現,一般以為鐵皮好硬、推不動,但原來可以薄至0.3mm,屈摺成青蛙形狀,更可以「彈跳」。而這個厚度的鐵板,微微晃動,就有種好有趣的聲音。Melty說,有人說跟雨點灑落鐵皮屋頂的聲音相似;Vivian卻指未有比較兩種聲音,但值得一試。
合成電子音樂時「需要唔同層次」,所以Vivian就將比較刺激的敲擊聲音,配合比較柔和的聲音。俞師傅說,從未留意白鐵的聲音可以有這樣豐富的變化,「同電子音樂咁似」,即使在工場,收音機齒輪轉動的聲音其實也是白鐵獨有,平日卻少留意。
▍ 「唔好消費懷舊,睇得深入啲」
Melty認為,香港人生活太快,「睇咗功能、性價比先,唔係睇入面先」,所以往往等到事物消失時才發現、懷舊。她希望懷舊的情感可以是理解的起點。Janice就補充,身為文創品牌“Absurd”的主理人,不希望「消費懷舊」、「講完『工藝精神』四隻字就算」,剩下冷冰冰的圖象,失去內涵。於是,展覽有平面圖展示如何拆解一個信箱的結構,介紹打鐵的技術,也請來俞師傅兩師徒教授打鐵。
Melty又指,「嚟得睇展嘅人,都已經好有情感連結」,但希望能幫助大家將情感落地實踐。一般香港人去到舊區或者村屋,才見到鐵皮信箱,但對於使用這些信箱的人,白鐵就「令佢哋諗起屋企」,不論是視覺見到、還是觸覺摸到。
文:Jon
(兩圖的背景是荼果嶺「義泰酒莊」的鐵閘;背景音樂由DJ Vivian @aka.nohman 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