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人分享情緒困擾 參觀展覽者向受困者傳「隔空擁抱」
「喺呢間公司做咗4、5年,已經去到中層,但好似唔知做緊乜咁......」
「終於讀完醫畢業,個個都話羡慕我,但其實我覺得好無力......」
「日日都要做功課補習,好悶呀!我想睇電視!」
這些是展覽收集得來的心聲,每個人都曾經經歷過情緒困擾,但平日未必有合適的空間和對象讓人抒發自己的感受。一個關注精神健康的機構最近在尖沙咀一間餐廳設情緒展覽,讓大眾匿名分享心聲,更可以「過來人」身份鼓勵受困擾者。策展人希望把精神健康教育融入生活,在日常生活場景提供空間讓人抒發情緒。
▍ 藝術治療師:「心理同生理健康係分唔開嘅」
「點先可以走進生活多一點呢?大家未必諗過呢度會有一個情緒相關嘅展覽,但其實情緒周圍都係。」Not a Gallery除了在餐廳設展覽,亦曾經在補習社和他們的門市展覽空間策劃以情緒為主題的展覽,展覽收集和展示大眾的心聲。為了把精神健康教育進一步延展到社區,這次團隊把展覽《我想告訴你》移師到香港文化中心的餐廳中。
藝術治療師兼Not a Gallery創立人Gigi分享,在她的心理治療服務當中,除了以心理學角度分析和同理個案的經歷,更會以生理角度向個案解䆁情況。「心理同生理健康係分唔開嘅,例如我哋情緒繃緊時會肚痛,有啲人緊張嗰陣會便秘。」因此與以往的展覽不同,是次展覽增加了「情緒守護隊」的介紹——包括前額葉皮質、腸腦軸等,如何導致人的情緒和身體有不同反應。
一如過往展覽,參觀者可以在卡紙上剖白自己過去的情緒困擾,分享當年排解情緒的方法,與仍受困擾者同行。Not a Gallery負責駐場的同事寶珠發現,在社區舉行展覽的年齡層較廣,也較能收到不同類型的情緒困擾。「你已經做得好好㗎啦!」更有不少成年人都以自身經歷,鼓勵受情緒困擾人士,透過文字與他們「隔空擁抱」。匿名卡紙上有各種不同的故事,有小學生、職青,甚至有中年人士分享自己的心聲。
▍ 轉型並將關閉門市 樂見社會關注精神健康
Not a Gallery上月尾在社交網站宣佈門市及展覽空間將於8月10日關閉,創立人Gigi指過往的展覽反應都很好,展覽過後亦留意到坊間愈來愈多慈善組織以類似方式讓大眾記錄情緒。「展覽可以開花結果,我哋係樂見㗎。」以精神健康為主題的選物店開業四年多,不時有社工、老師、輔導員等到店鋪選購禮物和輔導工具。
團隊發現營運門市帶來繁重的工作量,而且店鋪人流較少。「我哋無咗個展覽空間,就可以慳啲時間嚟做其他嘢。」Gigi指選物店未來會以網店形式繼續提供服務,而Not a Gallery亦會繼續進行各類型社區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工作坊、訓練、分享會等,推動社會對精神健康議題的關注。
文:Bet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