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角咀「臨時遊樂場」二手木家具製作玩具
你細個多唔多去遊樂場玩?最鍾意玩嘅係咩?大角咀晏架街遊樂場最近有個「臨時遊樂場」,有好多張變成搖搖板嘅枱枱櫈櫈、由薯片袋砌成的露營帳幕,甚至有小朋友揸住電動小車周圍行。這些車仔原來是藝術家跟中學生合作,由木家具改裝而成,掛上「學」牌 ,小朋友揸住在運動場上四圍走。
▍ 藝術家:「想玩得開心,就要變返細路先」
「搖搖櫈」、「搖搖枱」由二手木家具造成,每張都藏著某些物料,搖動時發出相應的聲音,像小石、細沙、米粒、紙球等。有份製作的藝術家Momo說,「細個鍾意搖搖椅,感覺就係瞓喺阿嫲個肚皮上咁」,自從嫲嫲過身,搖搖椅就待在角落。
在書桌做功課做到累躺在上面,有時還有搖動的錯覺。他又指「玩,簡簡單單,平平實實,通常得細路先識得咁玩。想玩得開心?咁就要先變返細路先啦。」
主辦的香港藝術中心「轉角」社區空間的負責人Dorothy指,公園遊樂場既然是公共空間,何不嘗試使用的可能性呢?「公園遊樂場無指定話要玩咩,咁我哋可以點用呢啲公共空間呢?」
▍ 涼茶舖是大角咀的「社區客廳」
在政府規劃的用地以外,大角咀還有另一處「公共空間」──涼茶舖。「轉角」另一位負責人Martin形容大角咀的涼茶舖不只是做生意的地方,而是街坊溝通、交流、娛樂之地,是「社區客廳」。即使是「轉角」門口對出的鐵樹街,也有個「幾時都咁多人」的休憇空間。Dorothy說,參加活動的人真的是街坊,譬如有人說完「今日有啲凍,上去攞返件褸先」就行出去。
Martin笑說,有些街坊喜歡這𥚃的活動,就告訴其他街坊,「宣傳效果好過我哋自己做」。Dorothy又指,大角咀的舖頭「打開晒門,睇到師傅做緊啲咩」,而街坊一般都很隨意跟路邊的人傾偈、樂意分享,好奇就會走過來望。「慣睇手機嘅年輕人,就未必做到」。
公共空間本應是區內居民閒聊交流的地方,但Martin說大角咀「舊區」內的涼茶舖雖然以前就是「社區客廳」,但現在不論是奧海城、還是區內重建的新樓居民,即使他們去到「舊城」,都未必會到涼茶舖與街坊吹水了。
Dorothy說,雖然大角咀的舊樓正被拆卸,建成的新樓居民又未必與舊居民有交流,他們就嘗試用「易入口」的味道,去聯繫背景不同、居住年齡不一的居民。例如昨天的「味道記憶」,就介紹涼茶雷師傅父子、咖啡舖等;Dorothy說,「雖然咖啡比涼茶貴,講完街坊都未必會去買杯咖啡飲,但至少知多咗人哋嘅故仔」。
文:Jon
(相片摘自「真臨時遊樂場」@popupplayground.hk)